痫症休止期(脾虚湿困,风痰闭窍证—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
2021-09-25 14:12 来源部门: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胡某,男,38岁
主诉: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间断性发作5年。
现病史:患者诉2015年始发肌肉抽搐,口吐涎沫,意识丧失,持续1-2分钟,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予以丙戊酸镁治疗,规律服药1年后症状好转停药,停药后多次复发。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约持续1分钟,醒后不能回忆发病情况,自觉乏力。现无发作,诉发作时意识模糊持续数分钟,肌肉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头痛、肌肉酸痛,纳差,诉行胆囊切除术后纳减,寐尚可,二便调。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脑电图:轻度异常脑电图地形图。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45/76mm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口角歪斜,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共济检查(-)。
中医诊断:痫症休止期
证候诊断:脾虚湿困,风痰闭窍证
西医诊断:癫痫
治 法:健脾祛湿,熄风定痫
处 方:人参10g 茯苓15g 白术10g 法夏10g
胆南星6g 甘草10g 化橘红10g 竹茹12g
石菖蒲10g 枳实10g 葛根30g 川芎10g
全蝎5g
*14剂,水煎服,嘱每日服药2次,日服1剂
二诊:2019年4月15日。服药期间未再发作,平素感乏力,易疲劳,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此乃脾虚,后天之本不足,则机体失养,形与气俱虚。守方并加强益气健脾之品如鸡内金,薏苡仁。
三诊:2019年4月30日。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停药3周未发作,病情稳定。舌淡,苔薄白,脉弦。因患者服药后气机得以调畅,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故继予上方10剂,煎服。两月后随访,未再发作。
按: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论》载:“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即在乎升降浮沉之间”。朱丹溪在《格物致论·鼓胀论》中言:“心肺阳也,居上。肝肾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阳升……”。脾主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起着重要作用,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病生于脾胃,运化失职,则痰邪内生,肝风挟痰浊上扰,蒙蔽心神清窍,发为痫病。此案中患者为中青年男性,发时意识模糊持续数分钟,肌肉抽搐,口吐涎沫,此为痫病之主症,发后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纳差,结合其舌脉象,符合脾虚湿困,风痰闭窍证,故治以健脾祛湿,熄风定痫,方以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