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肺脾气虚兼湿郁—桂枝加黄芪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2021-09-26 00:35 来源部门: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杨某某 男  33

主诉:易汗出4

现病史:白天容易汗出,动则尤甚,主要集中在头面胸背部,浸湿衣衫,白天精神较差,易疲劳。纳呆,夜寐欠佳,口苦口干,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10/74mm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阴性。

中医诊断:自汗

证候诊断:肺脾气虚兼湿郁

西医诊断:自汗症

   法:益气固表,化湿和营

   方:白参15g   炙黄芪25g   白术10g   茯苓15g

             防风15g    5g    白芍15g   麻黄根15g

             浮小麦15g 煅龙骨20g  煅牡蛎20g 冬桑叶15g

             墨旱莲15g  茯神15g  糯稻根15g  炒枣仁15g

             法夏10g    陈皮10g  炙甘草10g

14付  日一剂

二诊:2020年71日。药后改善,易汗出,头背部甚,天气热或运动时明显,发作时如水淋漓,短气,乏力,纳可夜寐可,二便调,手足心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原方白参改红参15g,改黄芪30g,加葛根30g,改浮小麦20g,紫菀15g,去桂枝g,加五味子10g,熟地10g,改桑螵蛸15g,去法夏*14剂。

三诊2020719日。患者诉服药后稍好转,汗出较少,以天热或运动后加重,易疲倦,纳可,寐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继以原方去熟地,加生地15g*14付:红参15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防风15g,白芍15g,麻黄根15g,浮小麦1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桑白皮15g,墨旱莲15g,茯神15g,糯稻根15g,炒枣仁15g,陈皮10g,炙甘草10g,紫菀15g,五味子5g,生地黄15g,葛根30g

按:结合患者的病史,病程,起病形式,及目前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自汗诊断明确,患者素体阳气虚弱,肺气不足,而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亏虚,肌表疏松,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而汗出异常,夹湿则遏伏于里,阳气不达于外,亦可致汗出,发为本病。治以益气固表,化湿和营,给予胡老师常用桂枝加黄芪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白芍温阳益阴、活络缓急,甘草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自汗重者,加浮小麦、煅牡蛎、煅龙骨、糯稻根、麻黄根以固表止汗。《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芪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