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肝郁痰凝证—半夏厚朴汤加减)

2021-09-25 11:47 来源部门: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肖某  51

主诉:咽中异物感1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1年前突发咽中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咳嗽,夜间较甚,咳白色黏痰,左肩颈紧绷感,偶有胸闷、心悸,平素易恼怒,纳可,寐差,夜间梦多,有噩梦,小便黄,泡沫多,有异味,大便稀溏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卵巢囊肿术后,子宫肌瘤。

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36/74mm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齐,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阴性。

中医诊断:梅核气

证候诊断:肝郁痰凝

西医诊断:慢性咽喉炎

   法:行气散结、化痰降逆

   方:法半夏10g   厚朴15g   15g   15g

             桔 10g   红枣6     15g   15g

              5g    黄芪20g    10g   5g

              10g   甘草5g   酸枣仁15g  炙远志10g

              10g

14付,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服药后咽部异物感明显缓解,仍有咳嗽,纳可,夜寐尚可,小便正常,大便成形。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脉弦。继以原方去柴胡,加紫菀15、川贝6、款冬花15*14

按:《金匮要略》谓之“咽中如有炙脔”;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患者平素易急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咳嗽、胸闷。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柴胡疏肝,患者睡眠欠佳,加用酸枣仁、川芎调血养心,远志化痰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