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坏了!男子鼻腔内藏着一条虫,医生揪出时还在动
2025-07-16 09:14 来源部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 向澎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胡革
夏季来临,人们户外活动愈发频繁,不少人喜欢到山间避暑。山间的山泉水看起来清冽可口,但是其中却可能潜藏着水蛭等寄生虫。
这些“隐形威胁”一旦通过饮用、洗脸等接触方式进入人体,尤其是鼻腔等部位,便可能附着寄生,引发持续出血、感染等健康问题,给身体带来不小的隐患。
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就因鼻子反复出血半个月,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
医生为其进行鼻内镜检查,发现右侧鼻腔内寄生着一只深褐色软体动物,询问其是否有饮用山泉水的习惯。王先生告知,他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常常用山泉水洗脸和饮用山泉水。
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医生明确诊断其为水蛭寄生所致鼻出血。水蛭的吸盘吸附力极强,不能直接夹取。医生在鼻腔喷用局麻药物后,水蛭蠕动力和吸附力减弱,一条长约5厘米的水蛭被精准揪出。
鼻腔内揪出的水蛭
水蛭感染的危害
水蛭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和溪流等淡水环境中,夏季高温多雨,幼虫数量激增。
多种感染途径:直接接触生水(如洗脸、饮用),误食含有虫卵的蔬果,甚至昆虫携带虫卵进入人体。
寄生后,水蛭会吸附在鼻腔黏膜上,分泌水蛭素,这种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使得患者鼻腔持续出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蛭可能在鼻腔内隐蔽生长,从最初的毫米级增至数厘米,给健康带来更大威胁。
症状识别
反复鼻出血是水蛭寄生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鼻腔有异物感,甚至有虫爬感,夜间症状加重。
长期失血还可能导致鼻塞、头痛、乏力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与过敏性鼻炎、鼻黏膜糜烂、鼻咽癌等疾病相似,因此需要通过鼻内镜检查来进行鉴别。
科学应对
一旦发现鼻腔有异物,千万不要强行抠挖鼻腔,这样可能导致水蛭断裂或感染扩散,也不要自行冲洗鼻腔,以免刺激水蛭深入。
正确自救
正确的自救处理流程是:首先用浓盐水或醋喷洒鼻腔促水蛭脱落,切勿抠挖。按压鼻翼10分钟,碘伏消毒鼻腔。
必要时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局部麻醉,使用鼻内镜精准取出水蛭,并在术后进行止血、抗感染和黏膜修复等护理,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如何预防水蛭寄生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农民、渔民以及户外活动人群,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
防护措施
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例如:
▲避免直接饮用生水或者掬水洗脸等;
▲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高筒靴,扎紧裤腿;
▲发现水蛭吸附后,可按照正确的自救处理流程进行处理,若水蛭未被成功清除,需及时就医。
鼻腔水蛭寄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医生提醒,若在野外活动后出现反复鼻出血或异物感,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胡革: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湖南省中医耳鼻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中西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头颈肿瘤学组委员,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常见疾病。主攻鼾症,头颈肿瘤如鼻咽癌、喉癌、舌癌、口颊癌、甲状腺肿瘤、颅颌面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