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合胞病毒感染!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病因

2023-05-06 20:50 来源部门: 儿科 作者: 胡燕

近期湖南天气反复,温差较大,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室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多。不同于甲流典型的高烧和全身酸痛症状,医生发现,其中不少患儿出现了反复低烧、咳嗽、喘息等症状,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典型症状?应该如何治疗?中医有什么特色疗法?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过接触、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是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几乎所有人在2岁之前都感染过。

由于不能形成永久免疫,孩子可能多次感染。在一项全年龄人群长达15年的回顾性研究中表明,1岁以下婴幼儿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住院率为流感的16倍,致死率是流感的2.5倍。


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早期症状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同时伴有发热,也可无明显症状,不容易辨识区分。

在感染后2-5天逐渐出现下呼吸道咳嗽、喘息、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吸气时有“三凹征“表现。

对于两岁以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可快速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大多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但婴幼儿时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出现反复喘息,特别是有家族过敏史或特应性体质的孩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出现哮喘的概率是健康婴儿的4倍,严重者肺功能损伤可持续10年以上。


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

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以及相应的特效药,常规抗病毒药物有一定效果。由于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即使感染过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人群,其机体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也有限。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患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给予药物降温,联合物理降温。

▲合胞病毒肺炎出现气短、发绀时,应给予氧气吸入、止咳平喘、祛痰药物,从而保证气道通畅。

▲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以通过病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肺气郁闭,进而极易引发喘促、咳嗽、发热等症状。因此,中医上通常将宣肺开闭、清热解毒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总结省名中医王孟清教授经验,采用三级四期法辨证治疗病毒诱发儿童哮喘及肺炎,形成了一套内服加外贴的防治体系。该体系重视早期干预,有效降低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出现哮喘的概率,减少了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量。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敷背法

透皮给药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适用于肺部啰音较多及肺部片状浸润阴影难以吸收的患儿。最常用的外敷法为大黄、芒硝等药味组成敷背散,敷于啰音密集及片影处,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拔罐法

适用于肺部啰音较多及咳嗽较重的患儿,常选用穴位有风门、大椎、肺俞。

天灸疗法

即三伏敷贴,“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于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能起到具有温经通络、祛瘀化痰、改善肺部循环的作用。


胡  燕: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湖南中医药和中西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在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擅  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厌食、抽动障碍及小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及小儿体质的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