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癌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还容易误诊......

2023-07-04 15:43 来源部门: 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 作者: 袁正泰 倪志强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倪志强

代奶奶今年83岁了,近半年来反复出现腹胀、腹泻、乏力等不适,家人考虑老人年纪大了,以为是肠胃功能不好,多次自服药物后症状无好转。近几天,代奶奶乏力、腹胀、食欲减退等情况明显加重,人也消瘦了不少,家人便带她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代奶奶被确诊为结肠癌伴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血色素仅50g/L,同时存在冠心病、心衰、心功能III级、慢阻肺并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

针对代奶奶年岁已高、营养状况差,且基础疾病严重等实际病情,医院立即组织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病科、麻醉手术科、营养科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详细手术治疗方案。

精心完善术前准备后,由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倪志强主刀进行手术,将代奶奶体内结肠肿瘤完整切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奶奶顺利恢复,如期出院。

什么是结肠癌?有什么症状?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预防?医生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大肠,是位于小肠和直肠之间的一段肠管。成年人结肠长约1.5米,医学上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分别位于右腹部、上腹部、左侧腹部。目前我国居民结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持续增长,41-6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


症状

结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疼痛、腹胀、腹泻、也可能出现便秘。患者腹部有时可以摸到包块,多伴有消瘦和贫血。结肠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出现明显症状时常常是中晚期。

医生提醒,当患者出现大便习惯性状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大便变细、大便带血、便秘,以及腹痛腹胀、不明原因消瘦贫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行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疾病。

当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时,应警惕肠道肿瘤合并肠梗阻,应急诊就医。


结肠癌的治疗

西医研究认为,结肠癌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外,还与生活习惯、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血吸虫病、肛瘘经久不愈等相关。

中医学则认为,结肠癌的主要病机是“脾虚”,属于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是其本,湿热、痰浊、淤血为其标。临床证型主要为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和气滞血瘀型等。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辅以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等其他综合性治疗。


结肠癌的预防

平衡膳食

遵循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改变“三高一低”的饮食习惯,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多吃粗粮和谷薯类、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和钙。少吃脂肪和蛋白质过高的食物,少吃烧烤、腌制、油炸的食物,少吃红肉,尽量不吃未煮熟的鱼片、虾、螺等,避免寄生虫的食入。

规律作息

规律生活作息,不熬夜,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注意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尽量戒烟,不过量饮酒。

重视体检

定期体检,防微杜渐。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肛瘘等肠道疾病,应重视治疗。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性状或者习惯的改变、黑便与便血,应尽早就诊。结肠癌易误诊为痔疮,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倪志强:中共党员,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南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委员,湖南省内镜与中医全程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学会胃肠道分会常务理事。先后获评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优秀个人”、吐鲁番市卫健委“先进个人”、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援疆干部”等荣誉称号。

擅长:结肠癌、直肠癌手术、胃癌、甲状腺良性结节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急腹症、腹部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袁正泰:外科学硕士、主治医师、讲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硕士毕业,主要从事普外科胃肠道、甲状腺等疾病诊疗和微创治疗。多次参加国内、国际肿瘤专业学术研讨会,擅长胃肠道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外科手术及中西医诊疗。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中国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擅长:胃肠道肿瘤、甲状腺结节的诊治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