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保护心脏?七个护心妙招推荐
2023-05-23 16:25 作者: 冯君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冯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患病率及死亡风险都会大幅增加。与年轻人相比,衰老使得老年人容易发生血管内膜增厚、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血栓形成。同时,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久坐等,其冠状动脉病变表现为多发、钙化及弥漫性,特别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新近发布的《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提出,老年人要想护好心,一定要管理好生活方式。
识别症状,尽早就医排查
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或疼痛,与情绪波动或活动有关,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能与活动劳累无明显相关性,或因糖尿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而未出现典型的胸痛,可表现为全身乏力、呼吸困难、冒冷汗、胃疼、心悸、头晕等。有以上症状的老年人,建议尽快到医院做一下心电图、冠脉造影或冠脉CTA,以排查隐患。
健康饮食,减少不良事件
健康饮食可减少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推荐患者采取健康饮食模式,即摄取足量的水果、蔬菜、豆类、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坚果和鱼类,减少精细碳水、红肉、饱和脂肪的占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具体来说,每天的水果、蔬菜摄入量都应超过 200 克,膳食纤维在35~45 克为宜,且以谷物类为主,坚果类每日摄入 30 克,鱼类每周摄入 1~2次,少量摄入瘦肉、植物油,盐每天应少于 5 克,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坚持运动,防跌倒改善肌力
坚持运动除了可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外,还能改善基础身体状态,对于防止跌倒、保持步行和提高肌肉力量都有益处。建议患者每天坚持轻中度体育活动,例如日常步行、家务劳动,以及一周 1~2 次的体育锻炼。具体运动强度可根据运动负荷心电图、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结果,以及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合并肥胖、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应调整运动方案的组成,并通过增加频率、降低强度等方式避免损伤。抗阻训练可有效增加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肌肉力量,推荐与有氧运动结合,每周进行3 次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具体强度根据患者个体耐力决定。此外,建议出院患者参与心脏运动康复,由医疗团队制定康复方案,指导患者在家或社区进行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中医的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也有助患者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管理体重,改善老年虚弱
肥胖和超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推荐老年冠心病患者适当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保持在 20~25,可减少心血管事件以及老年虚弱的发生。
戒烟戒酒,防意外事件
烟草、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诱发急性心梗、中风。所以,老年冠心病患者要尽早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最好不饮酒,即便饮酒每周也不应超过 100 克(约为 50 度白酒 200 毫升)。
心理干预 ,防双心疾病
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造成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大,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严重的情绪激动甚至会诱发急性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常因疾病、孤独、失去伴侣等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采取培养兴趣,如种花、摄影、阅读、书画、音乐或加入老年大学等方式排解情绪。若无效也可采用焦虑自查量表、抑郁自查量表等进行评估,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遵医嘱用药,改善预后
目前,用于缓解冠心病症状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哌嗪类衍生物、伊伐布雷定以及尼可地尔,这些药物主要是减少患者心肌缺血、心绞痛的发作,一般要与改善预后的药物联用,比如抗血小板类药物、调脂类药物、抗凝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冯君: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在心血管、呼吸方向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对心内科、呼吸科高龄、危重症患者救治,如心力衰竭、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危重患者的抢救。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及校级课题1项,参编专著2部,专利1项,曾在2018年评选为全院首届青年十佳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