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总心里不得劲?中医教你4个护心方

2025-06-30 08:27 来源部门: 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 作者: 冯君、戴敏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副主任  冯君


6月23日-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主题是“银龄健康,从心启航”。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藏神”,既推动血液运行,又统帅意识思维。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心脏功能衰退,更易出现心悸、胸闷、失眠、焦虑等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首要非致命原因。因此,关注老年健康,养心护心尤为重要。从中医理论出发,可通过以下四大策略守护老年人的“双心”健康。

情志调摄,顺时养心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心的正常生理功能,长期以往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或症状加重。

调节方式

培养兴趣爱好

生活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调节情志,如练习书法、绘画、下棋、钓鱼等。使人静心,凝神聚气,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

保持社交状态

保持社交也至关重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参与社区活动,避免子女离家后的孤独感。

顺应四时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顺应四时变化调整起居,养心安神。夏季心火当令,需防烦躁耗气,避免汗出过多导致血液浓缩(汗为心之液),导致血栓形成,诱发中风、心梗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饮食养心,滋养本源

中医理论认为“五色入五脏”,红色对应心脏,日常适当摄入红色食物,能起到滋养心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如:

▲红枣:富含铁元素与维生素,可补气养血,改善心血不足导致的心悸、失眠;

▲红豆:补心血,利水消肿,对心脏功能较弱引起的下肢浮肿有帮助;

▲番茄:含有番茄红素等抗氧化成分,能保护血管内皮、降低心脏疾病风险;

▲樱桃:含铁量高,益脾养胃、滋养心血,缓解疲劳与心慌症状。

不过,饮食需根据自身体质合理搭配,如体质燥热者不宜过量食用桂圆等热性红色食物。日常通过科学摄入红色食材,既能享受美食,又能呵护心脏健康。

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老年人可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养护心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太极拳:动作缓慢,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心静用意”,能有效调节呼吸,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脏功能;

▲八段锦:各动作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长期练习可使心气调和,身体更加灵活;

▲五禽戏(猿戏):通过呼吸的调整与胸廓的伸展可以增强心肺功能,缓解气短、气喘等症状。

医生提醒

老年人运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和时间,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经络穴位,日常点按

内关穴

图片 31

(图片来源:央视科教)

心包经穴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每天用拇指按压内关穴3-5分钟,力度以稍有酸胀感为宜,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神门穴

(图片来源:央视科教)

心经原穴,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能调节心经气血,从而起到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状。

老年人的健康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期盼。从“心”启航,通过调节情志、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穴位按摩等中医养生方法养护心脏,定能让银龄生活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收获健康与幸福。


冯君:医学博士,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在心血管、呼吸类疾病方向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对心内科、呼吸科高龄、危重症患者救治,如心力衰竭、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危重患者的抢救。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及校级课题2项,参编专著2部,专利1项,曾获医院首届青年十佳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