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昼长夜短,养生谨记这两点……

2022-06-22 08:35 作者: 叶勇

今天是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进入夏至,意味着进入一年中白昼最长、阳气最盛的时节。

俗话说“冬至阳生,夏至阴生”,尽管夏至时节阳气旺盛、天气炎热,可夏至之后,大自然阴气也已经开始逐渐生发,此时人体盛阳覆盖于外而阴气始生于内。

阴阳交替的时节如不注意调理,尤其是体质偏弱或大病初愈的人群,容易患两类疾病:一是夜卧贪凉则伤风,易患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颈腰痛、空调病等。二是外出伤暑,则易出现中暑和热中风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叶勇介绍,夏至养生需要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既要保护阳气,尤其是心阳,同时要防止湿邪损伤脾胃,谨防节气病发生。因此夏至养生的重点在于: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长夏生湿,祛湿重在健脾。


经络穴位养生

“人在夏至边,走路要人牵”,由于天气闷热,夏至容易出现疲倦、浑身乏力、烦躁、失眠、焦虑等症状。

正确刺激相关穴位(神门、足三里、中脘、膻中、气海、关元)可以起到固护阳气、滋阴潜阳、除湿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居家或者工作时可以用拇指或手掌按揉相关穴位,以酸胀为度,每穴1-2分钟,每天操作一次。


艾灸温补养生

夏至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根据中医“同气相求”的思想,是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

而艾灸就是一种最为适宜而高效的养生方式,一般选取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大椎、肾俞、关元、百会、神阙等保健要穴,可以起到培补元气,温中和胃,益肾温阳的功效。

居家可以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施灸,或者用艾盒施术,以局部出现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次选取3-4个穴位,一周施灸1-2次,一次15-20分钟,灸后注意适度补充水分。


导引功法养生

传统功法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六大治法包括“一砭、二针、三灸、四导引、五推拿、六中药”,其中八段锦适合锻炼,特别是“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臂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更适合夏至节气。

经常打八段锦可以起到保护阳气、调息凝神的功效,可以选择河湖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场所,每天练习一到两遍。

这些物理养生的最大特点是激活自身的自愈力,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功能恢复健康。除此之外,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摄也十分必要。


饮食

总的来说,夏至饮食宜食苦、酸、咸味。苦能解热祛暑、助养心气;酸可以固表止汗;咸入肾,可以敛心火。同时注意少食冷饮,忌辛辣肥甘之品,避免损伤脾胃。

多吃苦瓜、丝瓜、冬瓜、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除邪热、解疲劳、利湿通利小便等作用。荷叶绿豆小米粥,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扁豆莲子心饮,适度加水共煮10分钟带茶饮,有解暑祛湿、补脾清心的功效。


起居

夏至还应早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建议选择中午11:00-13:00(心经循行)午休补充精力,以阳养阴,调养心阳,防止心火旺盛。


情志

注重养心安神,保持心情愉悦,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可多静坐,排除杂念,以利于气机通泄。



叶勇副主任医师提醒:养生应根据个人身体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切勿盲目跟风养生。如气虚体质应适量多运动,增强体质;阳虚体质以温补为主,适合艾灸;湿热质宜燥湿清热;平和体质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就行。同时,养生贵在坚持,适时勤习,形成习惯,长此以往呵护健康。

叶 勇 :  中共党员, 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湖南中医附一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整脊中心负责人,首届“湖湘针推能手”。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多位海派整脊推拿大师,结合现代美式整脊和意大利米兰整骨技术,思维跨界,技法整合。手法细腻柔和、轻巧精准,针刀靶点精确、快速微痛。临床推崇“精诊简治”,结合多年脊柱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创新性提出“筋骨调衡”手法系列。

擅长:临床以“筋骨调衡”手法结合传统推拿、针灸、针刀等特色针刺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狭窄、滑脱症、骨盆旋移症、青少年脊柱侧弯症等脊柱疑难病和各种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性眩晕、头痛、脊柱源性冠心病、胃痛、痛经等)。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