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荣教授特色病案—瘾疹
2022-06-26 17:13 来源部门: 常小荣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曾理
瘾疹
瘾疹是以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时隐时现,伴有瘙痒为主症的过敏性皮肤病,突然发生,消退不留痕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荨麻疹。疾病的发生常与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风邪侵袭,或食用鱼虾荤腥等食物等因素有关,本病与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较好,可以起到疏风解表、调和营卫、扶正补虚的作用。
常教授认为:瘾疹病位在肌肤腠理,本病初期多因风邪侵袭肌表导致的营卫失和而作痒,久病则耗伤阴血、虚风内动而瘙痒不止;或肠胃蕴热而致热盛动风起病,久则亦可耗伤阴血而致血虚生风,风从内生引起瘙痒瘾疹。《儒门事亲·小儿疮疱丹熛瘾疹旧蔽记五》 云:“凡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有一、二岁而发者,有三、五岁至七、八岁而作者,有老年而发丹熛、瘾疹者。”说明禀赋不耐是本病重要病因。本病治愈不及时则致病机复杂而令本病缠绵难愈。针灸治疗应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基本治法,基本治则为祛风止痒,养血和营。临床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曲池、足三里、合谷,并配血海、膈俞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曲池穴能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凉血止痒,《千金翼方》 载:“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神良。”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有清热解表,调节阳明气血的功效。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健脾以固本,增强免疫力。血海、膈俞为治疗血症之要穴,能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验案一】
患者:陶某,女,30岁,已婚。初诊:2020年4月9日。
主诉:周身皮肤瘙痒起风团1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面部及背部等多处皮肤反复起大小不等片状风团,色红,伴瘙痒,无鳞屑,无丘疹及水疱,搔抓后部分皮损连接成片状,发作时无胸闷、心慌,无腹痛、腹泻,未治疗,半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此后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大片红色风团,自觉瘙痒,尚能耐受,自购口服抗过敏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缓解,因病情反复且症状加重,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面部、四肢及背部等处出现大小不等、部分连接成片的红色风团,自觉瘙痒,表面无水疱,发作时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纳食可,寐差,二便调,口不苦,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3℃,P:75次/分,R:20次/分,BP:126/6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均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周身散发大小不等风团,黄豆至蚕豆大小,色红,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部分皮损连接成片,触之皮温高。皮肤划痕症(+)。
中医诊断:瘾疹(风热犯表证)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辨证分析:患者30岁青年女性,先天禀赋不足,饮食起居不当,外感风热邪气,外侵肌肤,至营卫失和,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而发致周身风团、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乃风热犯表证之表现。
治法:清热解表,调和营卫,疏风止痒。
体针: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风府、肺俞。毫针常规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药:生地黄 12g、防风 10g、白术 10g、黄芩 10g,蝉蜕 8g、地肤子 12g、酸枣仁15g,苦参 6g、蛇床子12g、白鲜皮15g、甘草 3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清淡饮食,避免辛辣、荤腥发物。
按语:瘾疹禀赋不足是发病重要内因,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外袭,再加之寒热湿邪及情志,饮食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营卫失和,郁于肌肤不得透达而发病。本例患者有瘾疹病史,针刺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清热解表,祛风止痒的其他腧穴,调节全身营卫气血。曲池疏风清热、散风止痒。合谷清热解表,调和气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曲池、合谷、足三里三穴相配,既补益气血,又可调理胃肠。针血海以健脾养血,祛风止痒。风门、肺俞疏风解表止痒。再内服中药汤剂,以消风散为主方加减,共奏疏风解表,祛风止痒之效。
【验案二】
患者:张某,女,25岁,未婚。初诊:2020年8月29日。
主诉:全身皮肤风团,瘙痒2月,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2020年6月上旬因“进食海鲜”后出现全身小块成片风团,色红,自觉瘙痒,搔抓后风团逐渐增大、增多,部分连接成片,表面未见丘疱疹、水疱,无虹膜样外观,发作时无畏寒、发热、胸闷、心慌,伴有腹痛、腹泻,未治疗,约半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隔天无明显诱因周身再次出现大片风团,自购口服抗过敏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缓解,此后无明显诱因风团反复发作,瘙痒剧烈,8月6日进食辛辣后周身再次出现大片风团,尤以躯干部为重,风团连接成片,皮温升高,表面无丘疱疹、水疱,无虹膜样外观,自觉瘙痒难忍,影响生活作息,发作时无胸闷、气促、心慌,伴有腹泻,大便臭秽,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周身大片红色风团,边界清楚,压之褪色,伴有瘙痒,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促,伴有腹痛、腹泻、大便臭秽,纳食可,寐差,小便黄,大便溏,口不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6℃,P:80次/分,R:18次/分,BP:122/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腹平软,脐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均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周身散发大小不等风团,黄豆至硬币大小,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部分皮损连接成片,触之皮温高。皮肤划痕症(+)。
中医诊断:瘾疹(胃肠积热证)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辨证分析:患者25岁,因进食辛辣荤腥,饮食不节,脾胃内生湿热之邪,热盛动风,不能疏泄,蕴于肌肤而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乃胃肠积热之象。
治法:通腑泻热凉血,疏风和营止痒。
体针:曲池、合谷、血海、膈腧、足三里、天枢。毫针常规针刺,诸穴除足三里外均以泻法为主,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药:猪苓15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0g,陈皮 5g,枳壳15g,厚朴10g,羌活10g,防风10g,木香10g,木通15g,甘草 5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文火煎煮两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400ml,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温服1次。嘱其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清淡饮食,避免辛辣、荤腥发物。
按语:本例患者因饮食不当致胃肠积热,郁而发疹。清《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记载: “胃与大肠之风热亢盛已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还提出了“疏风、散热、托疹”的治疗原则。针刺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治风治血其他腧穴,曲池、合谷同属阳明,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血海、膈俞施以泻法清热凉血。足三里、天枢调理胃肠。再内服中药汤剂,以除湿胃苓汤为主方加减,共奏清热凉血,疏风和营止痒之效。
【验案三】
患者:刘某,男,70岁,已婚。初诊:2021年9月17日。
主诉:周身皮肤反复起风团,瘙痒2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19年3月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片状风团,色红,表面无鳞屑,无虹膜样外观,无丘疱疹、水疱,自觉瘙痒,发作时无胸闷、心慌,无腹痛、腹泻,自购口服抗过敏药物(具体不详),服药后症状缓解,此后无明显诱因风团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剧烈,曾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均诊断为“荨麻疹”,用药时症状消退,停药后症状反复,未完全治愈,3天前无明显诱因病情加重,夜间尤甚,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周身散在大小不等风团,部分连接成片,自觉瘙痒,夜间尤甚,表面无水疱,无丘疱疹,无虹膜样外观,发作时无胸闷、心慌,无腹痛、腹泻,纳一般,寐差,小便可,大便结,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既往有“高血压3级 极高危”病史,最高血压达185/90mmHg,一直服用施慧达1粒、每日一次降压,现血压控制尚可,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38/8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均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周身散发大小不等风团,黄豆至硬币大小,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部分皮损连接成片,触之皮温高。皮肤划痕症(+)。
中医诊断:瘾疹(血虚风燥证)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辨证分析:患者70岁,年老肝肾已虚,瘾疹病史多年,久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而内风旋动,故风疹瘙痒反复发作。舌红,苔少,脉细数乃血虚风燥之象。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熄风合营止痒,
体针: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毫针常规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取膈腧、足三里、三阴交,艾灸20分钟。
方药:当归 15g,黄芪 15g、生地黄 15g,白芍 12g、荆芥 10g、防风 10g、白蒺藜 10g,川芎 6g、夜交藤 30g,合欢皮 20g,酸枣仁15g,生甘草 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清淡饮食,避免辛辣、荤腥发物。
二诊:经一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诉症状有所缓解,但口干严重,纳可,寐可,二便调,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守上方加天冬、麦冬、玄参各 10g。继治一疗程以巩固疗效。患者诉经上方两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按语:本例患者年岁已高,瘾疹反复发作病史。针刺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治风治穴其他腧穴,调节全身营卫气血,达到祛风活血止痒的目的。曲池与合谷同用,疏风清热、散风止痒,足三里健脾养血,三阴交乃少阴、厥阴、太阴之交会穴,可健脾祛湿止痒。足三里、三阴交,二穴合用,健脾养血以驱风。血海为治疗血症之要穴,以健脾养血活血,祛风止痒。艾灸取膈腧、足三里、三阴交,益气健脾,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再内服中药汤剂,以当归饮子为主方加减,共奏益气滋阴养血,息风合营止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