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荣教授特色病案——便秘
2022-06-26 16:43 来源部门: 常小荣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曾理
便秘
便秘是指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大便干涩,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其主要与饮食失和、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劳倦体虚等因素相关。本病病位在肠,主要与脾、胃、肺、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若治疗久不见效者,需查明病因,以防为器质性病变。
常教授认为:便秘病位在肠,针灸常采用俞募配穴原则,选取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和募穴天枢相配,调畅腑气以通便。支沟为治疗便秘的经验效穴,可宣通三焦气机,使腑气通畅、大便则通。临床上针灸治疗便秘应根据寒热、虚实辨证,随证立法,选取相应的腧穴配伍来增强疗效。一般热秘、气秘等实证,宜采用针刺泻法,不用灸法;冷秘、虚秘针灸并用,冷秘采用泻法,虚秘采用补法。
【验案一】
患者:姚某某,男,66岁,已婚。初诊:2020年4月29日。
主诉:反复排便困难10余年,大便未解12天。
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因突发脑梗死后出现排便困难,大便5-6日一行,质干难解,每次需借助“开塞露”才能排便,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因能借助药物排出,故未予以重视。10余年来经常借助药物排便。12天前至今一直未排便,今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现在症见:病人精神状态一般,未解大便,脐周胀满不适,矢气后稍缓解,无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胸闷胸痛等症,口干喜冷饮,食欲欠佳,寐差,易醒,平素大便5-6日一行,质干难解,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舌淡红苔薄黄,脉数。
既往史:患有“高血压病”20余年,收缩压最高可达190+mm Hg,平素服用“尼群地平片2片Bid”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良好。2010年曾患“脑梗死”,于山西省晋中地区医院行“溶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现恢复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7℃,P:85次/分,R:20次/分,BP:143/87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肌紧张,腹痛,无反跳痛,可触及条索状物,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2-3次/分。肛门生殖器未査。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下肢静脉曲张、杵状指(趾),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医诊断:便秘(热秘)
西医诊断:1.便秘2.中风后遗症 3.高血压
辨证分析:患者66岁,年老体虚,多年前有中风病史,排便困难已10余年,平素大便5-6日一行,大便质干难解,大肠津液受灼,肠道津亏,大便传导不利,而成便秘,且患者口渴喜冷饮,寐差纳少,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热秘。
治法:泄热导滞,润肠通便
体针: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合谷、内庭。毫针常规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暂不予以艾灸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熟大黄12g,枳实12g,桂枝15g,厚朴12g,火麻仁30g,杏仁10g,赤芍15g,白芍15g,炙甘草6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嘱其注意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大便仍干燥难解,4-5日一行,继续治疗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患者诉经上方三个疗程治疗后,诸症减轻。嘱其多吃蔬果,多饮水,适量运动,调畅心情。
按语:便秘的病位在肠,故针灸治疗以选择局部天枢,上巨虚为主穴,调理肠腑气机以通便;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配合大肠的募穴天枢属于俞募配穴法,“合治内府”,可以畅通大肠腑气。支沟为治疗便秘特效穴,临床疗效显著。本患者为热秘,则配合谷、内庭以泄热,而不用灸法,恐助热加重病情。予以中药汤剂内服,共奏泄热导滞,润肠通便之效。
【验案二】
患者:王某,女,54岁,已婚。初诊:2020年8月20日。
主诉:排便困难10余年,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已有便秘病史10余年,诱因不详,平素大便2-3日一行,大便干,排便困难,偶需借助开塞露辅助排便,2月前因劳累后加重,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大便干,排便费力,努则汗出、气短,大便3-4日一行,伴倦怠乏力,纳差,寐一般,小便正常。舌淡苔白有齿痕,脉弱。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1℃,P:74次/分,R:20次/分,BP:109/7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可扪及条索样物。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正常,4次/分。肛门生殖器未査。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下肢静脉曲张、杵状指(趾),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医诊断:便秘(气虚便秘)
西医诊断:便秘
辨证分析:患者54岁,年老体虚,因劳累后排便困难症状加重,大便3-4日一行,且虽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努挣则汗出、乏力,此为气虚的表现,患者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舌淡苔白有齿痕,为脾气虚的表现,故辨证为气虚便秘。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体针:关元、大肠俞,支沟,脾俞、胃俞、足三里、气海。毫针常规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取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艾灸20分钟。
方药:黄芪汤加减
黄芪30g,生白术15g,当归15g,火麻仁15g,陈皮12g,白蜜3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嘱其饮食清淡、多饮水、多运动、调畅情志。
二诊: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大便质干、排便困难,倦怠乏力感觉较之前有所缓解,继续治疗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患者诉经上方三个疗程治疗后,诸症减轻。
按语:针灸治疗便秘取关元、大肠俞、支沟为主,关元与大肠俞为俞募配穴,有调畅大肠腑气通便的作用;支沟是治疗便秘的经验效穴,治疗便秘效果较好。本患者为气虚便秘,劳累后加重,且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补气健脾,故选择气海、脾俞、胃俞、足三里,采用针刺补法。艾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温补脾气。配合中药内服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验案三】
患者:成某,男,63岁,已婚。初诊:2020年5月25日。
主诉:排便困难3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排便困难3年余,诱因不详,大便3-4天一行,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平素嗜食辛辣,挑食,不爱吃蔬菜,偶自服乳果糖或借助开塞露通便,近几月自觉药效减退,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大便3-4天一行,大便干结成颗粒样,排便困难,口干,伴乏力,偶发耳鸣,舌红少苔,脉细。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4℃,P:79次/分,R:19次/分,BP:121/83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反跳痛,左侧腹部可扪及条索样物。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3-4次/分。肛门生殖器未査。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下肢静脉曲张、杵状指(趾),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医诊断:便秘(阴虚便秘)
西医诊断:便秘
辨证分析:患者63岁,平素嗜食辛辣,且便秘日久,肠道津液受灼,大肠津亏,大便干结如羊屎样,是阴液亏虚的表现,且患者伴口干、耳鸣,舌红少苔,故辨证为阴虚便秘。
治法:养阴增液,润肠通便
体针: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三阴交、太溪、照海。毫针常规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暂不予以艾灸
方药:增液汤加减
玄参15g,麦冬12g,天花粉15g,生地黄15g,火麻仁15g,当归15g,黄芪15g,白芍12g,赤芍12g,炙甘草6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嘱其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多运动,调畅情志。
二诊: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治疗一疗程以巩固疗效。患者诉经上方两个疗程治疗后,诸症减轻。
按语:便秘的病位在肠,近部取穴大肠俞、天枢,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天枢为大肠的募穴,为俞募配穴法,两穴均主治大肠病症,配合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共同调畅大肠腑气,增强通便作用。“大便闭结不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针灸大成》),支沟、照海相配为治疗便秘的经验效穴,配合三阴交、太溪可滋阴以润燥通便。配合内服中药增液汤加减,共奏养阴增液,润肠通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