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荣教授特色病案——急性踝关节扭伤

2022-06-26 16:45 来源部门: 常小荣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曾理

急性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大幅度翻转,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关节周围软组织产生急性损伤的一种疾病。在中医体系中属“伤筋”范畴,多为气滞血瘀证。病因为跌打损伤,病机多由筋脉受挫产生瘀血,瘀滞筋脉,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本病急性发作时,以局部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针灸治疗本病多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常教授认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多与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有关,《圣济总录·阴阳应象大论》曰:“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癖结不散,则肿为痛”,故针灸应注重疏通经脉,活血化瘀,基本治则为活血行气,散瘀止痛,通经活络。临床取穴多以申脉、丘墟、解溪、昆仑、照海、阳陵泉为主。并针对性地配以阿是穴刺激局部气血运行,增强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经验,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效果显著,《素闻·调经论》中所言,“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者,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故对于以瘀滞经脉为病机的病证可采用此法放血通络,散除局部气血壅滞,方可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验案一】

患者:××,男,23岁,未婚。初诊:20217月9日。

主诉:右踝关节肿痛,跛行1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在1周前运动时,不慎致右踝关节扭伤,随后右踝关节肿胀,伴有疼痛,行走不便,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初期自行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数日。现症见:右踝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踝部皮下见紫色瘀斑,活动受限。无右下肢体无力、发麻,无头痛头晕等不适,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纳食可,寐安,二便调,口不苦,舌红,苔微黄,脉弦。

既往史:平素体质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过敏史。无输、献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7℃,P:71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右下肢体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髋关节及活动未见异常,余肢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踝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踝部皮下见紫色瘀斑,踝关节活动受限。

中医诊断:筋痹(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右踝关节损伤

辨证分析:患者23岁,素体气血旺盛,活动强度大,运动期间活动不当致踝关节筋脉闪挫,既伤于气又伤于血,血溢脉外而瘀于局部,以致脉络痹阻,气血不得畅通,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体针:申脉(右)、丘墟(右)、解溪(右)、养老(左)、阳谷(左)、阿是穴。毫针常规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刺络拔罐法:取阿是穴常规消毒,以梅花针扣刺,并用闪火法拔罐15分钟,拔出瘀血约5ml,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按语: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取穴以扭伤部位局部腧穴为主,疼痛在外踝下方为足太阳经筋病,疼痛在外踝前下方为足少阳经筋病,疼痛在内踝下方为足少阴经筋病,疼痛在内踝前下方为足太阴经筋病。本例患者因右踝关节肿痛,跛行1周就诊,有明确外伤史。故针刺以申脉、丘墟、解溪为主,针刺踝关节局部或临近范围内选取相关腧穴,以疏通局部经脉气血。根据《难经·四十五难》取“筋会”阳陵泉,以及手足同名筋脉经气相通的理论,针刺养老穴可共治踝关节疼痛。再以刺络拔罐法活血散瘀,通调经络,通痹止痛。放血后可使瘀血尽出,经络通畅,痹证自除。

【验案二】

患者:××,男,33岁,已婚。初诊:20217月13日。

主诉:右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2日。

现病史:患者自诉在2天前走路时,不慎致右踝关节外侧扭伤,随即查DR未见明显异常,后自行购买活络油使用。今日行走后疼痛加重,活动不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遂来就诊。现症见:右踝关节疼痛,同处略有热感,局部红肿,无右下肢体无力、发麻,无头痛头晕等不适,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纳食可,寐安,二便调,口不苦,舌红,苔黄,脉弦紧。

既往史:平素体质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过敏史。无输、献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3℃,P:79次/分,R:18次/分,BP:137/8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右下肢体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髋关节及活动未见异常,余肢体未见异常。右踝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背屈、内外翻活动受限。

中医诊断:筋痹(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右踝关节损伤

辨证分析:本案患者33岁,由于长期体态不正,行走时足内翻过度扭转,不慎踝关节外侧筋脉闪挫,而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可见脉弦紧。

治法:通络止痛,散瘀消肿

体针:申脉(右)、昆仑(右)、丘墟(右)、解溪(右)、悬钟(右)、阿是穴。毫针常规针刺,循经局部取穴,重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30分钟,予电针疏密波治疗,同时加以TDP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取阿是穴、血海艾炷灸20分钟

随访:经一诊治疗1次后肿胀感有所减轻,疼痛略有缓解。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行走,久站。治疗3次结束后,瘀血大幅消散,红肿全退。经一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述活动自如且能自行行走,右踝功能恢复正常。一月后追访,患者行走正常,无其它不适症状,未留后遗症。

按语:伤筋病多由于剧烈运动,步态异常,行走不慎,关节韧带闪挫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行伤肿”。故筋脉闪挫受损使血瘀而气滞,而致红、肿、疼、痛等急性症状。治宜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血实而决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针刺悬钟、丘墟、昆仑等穴位。其中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主治骨病;丘墟为足少阳经脉原穴,主治外踝肿胀、疼痛。昆仑为足太阳经脉经穴,有活络止痛之效。通过运用电针针刺可加强穴位刺激、镇痛、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等作用。熏灸血海有活血散瘀之功,同时,气血运行具有的得温则行的特点,灸法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若气血得散,瘀血尽除,则经络自通,故通则不痛。

【验案三】

患者:××,女,26岁,未婚。初诊:20209月7日。

主诉:左足摔伤肿痛,活动受限2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在2天前下楼踩空,不慎从楼梯摔下致左足扭伤。今日疼痛加重遂来就诊。今检查DR提示:未见明显骨折现象,左侧外踝局部软组织肿胀。现症见:左踝关节疼痛,左踝关节及足背红肿明显,可见少量散在瘀斑,左侧侠溪、足临泣伴有明显压痛,活动受限。无左下肢体无力、发麻,无头痛头晕等不适,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纳食可,寐安,二便调,口不苦,舌红,苔白,脉弦紧。

既往史:平素体质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过敏史。无输、献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7.1℃,P:77次/分,R:19次/分,BP:128/77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无压痛。左下肢体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髋关节及活动未见异常,余肢体未见异常。左踝关节周围压痛(+),距腓前韧带压痛明显(++),左跟骨纵轴叩击痛(-),踝关节MRI提示:左踝关节距骨异常信号阴影,左踝关节少量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中医诊断:筋痹(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左踝关节损伤

辨证分析:本案患者由于外伤因素,足踝部闪挫受损,病在经筋、络脉,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所致。

治法:通络止痛,散瘀消肿

体针:申脉(左)、丘墟(左)、悬钟(左)、环跳(左)、养老(右)、阳谷(右)、阿是穴。毫针常规针刺,循经局部取穴,重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TDP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刺络拔罐法:取阿是穴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留罐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按语: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癖结不散,则为肿为痛。”该患者急性踝关节扭伤,伤及筋骨而致脚踝部位肿胀,左踝关节及脚背疼痛明显,瘀血严重,故用刺络拔罐法消肿散瘀。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变快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是病痛反映点以及治病最佳刺激点,故针刺阿是穴可直达病所,消肿镇痛。因患者左踝关节足少阳、足太阳经脉压痛明显,故取丘墟、申脉穴针刺。《标幽赋》有“ 悬钟,环跳,华佗刺躄足而立行 ”,环跳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属足少阳胆经,亦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环跳具有疏通经脉气血,治疗足三阳经所过之病症。针刺此两穴,可达筋骨并重,相得益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