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衣、食、住、行、养全方位呵护健康

2024-10-09 16:57 作者: 罗黎 凌子静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喻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徐寅


寒露

秋风渐紧,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

为更好地适应这一节气变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喻斌教授从衣、食、住、行、养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寒露节气的养生保健知识。

衣:及时添衣,注重保暖

古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之后,天气逐渐寒冷,人们不宜再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

俗话说“寒从脚入”,寒露节气特别要注意足部及脚踝的保暖,尽量少穿露脚面的鞋子。晚上可用热水泡脚,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达到舒经活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食:多饮汤水,滋阴润燥

寒露之后,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牙龈肿痛等症状。此时饮食应在平衡五味的基础上,多饮汤水,多食用甘、淡、滋润的食物,如梨、柿子、香蕉等水果,以及萝卜、银耳、藕、豆类、菌类等蔬菜。

早餐应吃温食,可搭配热粥,如沙参粥、黄精粥等,有助于健脾胃、补中气。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群可适量多食莲子、山药、鸭肉、鱼肉等食物。

住:早睡早起,收敛阳气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寒露过后,昼短夜长,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养生应注重人体阳气的积蓄。

在生活起居上,应以早睡早起为宜,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阴精收藏,早起可以舒展肺气。

行:留意天气,避免着凉

寒露时节,天气寒冷,人体肌表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此时人体若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引起各种不适。

因此,寒露出行应特别留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尤其对于脾胃虚弱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更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以免导致症状复发或加剧。

养:调养精神,增强体质

秋季万物萧萧,人们易产生悲伤情绪。此时应注重精神调养,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相聚等方式,保持心情愉悦。还可以选择爬山、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来增强体质、舒缓压力,但应以适度为宜,以免损伤身体。

此外,每日坚持按摩左右足心“涌泉穴”各100下,也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等病症。



喻 斌: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合理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有效处理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及危重急症,擅长治疗消化、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现任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临床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国家教育部及湖南省科技评审专家信息库成员、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徐寅: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脾胃病科主任,湖南中医药骨干人才,国家援沪、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副主任,连续两届获得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医师,湖南省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省部厅级等各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20余项;获得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南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 11篇;参编中医著作2本。

擅长:深研经典、博采众方,深入研究《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擅用经方辨治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胆囊炎、炎症性肠病等,擅长从脾胃调治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