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2周岁后至满6周岁前)中西医结合膳食营养指导
2025-05-13 12:02 来源部门: 营养科 作者: 王顺民
准则一、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1.食物多样
不同类型的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饮食多样是营养均衡的基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学龄前儿童的食物种类不应低于此要求。
2.规律就餐
规律就餐是儿童获得全面、足量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德伤血、好奇心增强,易出现进食不专注的问题,家长应培养儿童规律进餐的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3次正餐和2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
3.自主进食
学龄前儿童应鼓励其自主进食,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子、汤匙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既可增加儿童进食兴,文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立能力。
中国学龄前儿童平新食宝塔
4.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学龄前儿童进食易受环境影响,如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做游戏等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应做到:
(1)尽可能固定就餐座位,定时定量进餐;
(2)避免追着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
(3)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
(4)宝宝出现偏食和挑食迹象时,需要家长或看护人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和纠正,以免形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与儿童一起进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帮助儿童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准则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
1.每天饮奶
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对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应多饮奶,建议每天饮奶400ml或相当量奶制品。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每天饮用400ml奶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养成每天饮奶的习惯。
2.足量饮水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为每天1306~1600ml,除奶类和其他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少量多次的饮用,家长应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家里常备凉白开水,提醒孩子定时饮用。
3.零食
零食是学龄前儿童全天膳食营养的补充,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宜。零食选择应注意:
(1)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菜类等食物;
(2)少选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3)零食最好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量不宜多,睡觉前30分钟不要吃零食。
此外,吃零食也要注意饮食卫生,吃前洗手,还要注意进食安全,避免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坚果和豆类食物应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
准则三、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
1.合理烹调、少油炸
从小培养孩子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尽量少用油炸、烤、整等方式。3岁以下孩子的膳食最好能专门制作,食物应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去除皮、骨、刺、核等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大豆、花生等坚果美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再食用。
2.少调料
烹调食物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用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等)和新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食用油建议选用常温下为液态的植物油,控制盐的用量,尽量少食腌制食品。
药膳推荐
橘枣饮
原料:大枣5枚,与鲜橘皮5g。
制法:大枣去核、炒焦,与鲜橘皮一起放到保温杯里,用沸水沖泡 10分钟。温热频服,每日1-2剂。
功效:运脾开胃,适用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属脾失健运者。
胡萝卜粥
原料:胡萝卜50g,粳米30g。
制法:胡萝卜洗净,切成小碎块;粳米淘洗干净,加入胡 萝卜碎,加水熬煮成粥。每日1-2剂。
功效:运脾开胃,适用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属脾失健运者。
一味薯蓣饮
原料:鲜山药100g、白糖少许。
制法:将鲜山药 100g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加水用武火烧洗后转文火煮约40 分钟,取汁。待汁稍凉,白糖调味。温热代茶饮,每日2剂。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有未消化食物属脾胃气虚者。
大米荔枝粥
原料:荔枝干果3个,鲜山药30g,莲子5g,大枣5枚,梗米30g。
制法: 将荔枝干果、鲜山药、莲子、大枣、梗米一同放入锅内,添水煮粥。温服,每日2剂。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有未消化食物属脾胃气虚者。
大麦米粥
原料:大麦30g,梗米 30g,白糖、糖桂花少许。
制法:大麦30g,梗米 30g,泡发,熬粥至大麦熟烂,调入白糖、糖桂花即可。温服,每日2剂。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有未消化食物属脾胃气虚者。
牛乳粥
原料:粳米30g,牛乳150mL。
制法:粳米煮粥,待米将熟时加人牛乳,调匀,煮至米烂。每日早、晚各1剂,温服。
功效:滋脾养胃,适用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属牌胃阴虚、脏腑失养、运化无力者。
豆浆粳米粥
原料:大米30g、豆浆150ml、白糖少许。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放入豆浆,共同煮粥,待米熟烂,白糖调味。温热服用,每日2剂。
功效:滋脾养胃,适用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属牌胃阴虚、脏腑失养、运化无力者。
糖渍柠檬
原料:鲜柠檬500g,白糖200g。
制法:鲜柠檬 500g,白糖200g。将柠檬去皮、核,切块,放在锅中,将白糖约175g放人锅中,腌渍1天。待柠檬果肉被糖浸透后,用小火加热,将锅中汁液爆热耗干,停火,待冷却后再拌入剩余的白糖,装瓶备用。每日服用约半个柠檬的量,7 天1个疗程。糖渍柠檬,取"酸甘化阴" 之意。
功效:滋脾养胃,适用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属牌胃阴虚、脏腑失养、运化无力者。
佛手茶
原料:佛手5g,花茶3g。
制法:用水将佛手、花茶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疏肝调脾,适用厌恶进食,嗳气频繁,胸肋痞满,性情急躁,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大便不调属肝失调达、气机不畅者。
佛手柑粥
原料: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洗净加水500ml,煎煮2分钟,取渣取汁,在加入粳米及冰糖,文火熬粥。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调脾,适用厌恶进食,嗳气频繁,胸肋痞满,性情急躁,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大便不调属肝失调达、气机不畅者。
糖渍金橘
原料:金橘250g,白砂糖250g。
制法:将金橘洗净,放入锅中,用勺將每个金橘压扁,去核,撒入白糖腌渍1日,待金橘浸透糖后,再以小火煨熬至汁液耗干,停火待冷,再拌入白砂糖,放盘中风干数日,装瓶备用。可作为零食食用。
功效:疏肝健脾,适用厌恶进食,嗳气频繁,胸肋痞满,性情急躁,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大便不调属肝失调达、气机不畅者。
参考资料: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宣传资料
2、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