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62
2022-06-26 14:18 来源部门: 黄政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3 作者: 庞瑞涵
患者姓名 | 性别 | 女 | 年龄 | 32 | 身份证号 | - | |
初/复诊 | 初诊 | 住址 | 拒绝 | ||||
医案名称 | 心悸 | ||||||
初诊/复诊日期 | 2022-05-17 | 电话号码 | - | ||||
主症 | 心慌心悸,气短乏力 | ||||||
现病史 | 心慌心悸,气短乏力 | ||||||
刻下症 | 心慌心悸,气短乏力。月经正常,hp阳性,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 ||||||
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结果 | 暂无 | ||||||
病名 | 心悸 | 证型 | 气虚血瘀证 | ||||
治则治法 | 益气养心,活血通脉 | 治疗方剂 | 参芪固本方加减 | ||||
药物组成 | 黄芪30g、西洋参10g、桂枝10g、当归10g、炙甘草10g、大枣5g、白芍10g、熟地20g、丹参15g、酸枣仁15g、五味子5g、浮小麦10g、珍珠母30g(先煎)、百合10g×14付 | ||||||
其他治疗措施 | 暂无 | ||||||
案语 |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历代学者认为心悸的发生多与体质、饮食、过劳、七情、外邪等相关。本流派认为此病的发生无外乎虚实两端:虚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尤其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使心失所养;实者多由痰火、水饮等因素,致气血运行不畅。 心气心血两虚者,心脉失养,气不行血,见心悸、乏力、面色无华等症,应予益气补血法,黄老对此类患者多用归脾汤加减,予黄芪、人参、白术三药强化补脾益气,配合当归、龙眼肉强化补脾养血。同时认为此类正气虚患者易感风湿或病毒之邪,侵及于心,故治疗此类患者除补益气血外,当加和营通痹法,可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教授主张“天人合一,形神兼养”,倡导发扬“中医导引术”,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在心悸患者中推广普及。可采用中国传统易筋经、八段锦训练,并配合标准的有氧、阻抗、柔韧性及平衡运动等现代康复运动,提倡双心并治,为心悸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心脏康复指导和治疗。 | ||||||
关键词 | 冠心病;心悸;参芪固本方加减 |
记录&整理者:熊宇轩
案语:邓国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