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54

2022-06-26 14:02 来源部门: 黄政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3 作者: 庞瑞涵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37
身份证号
-
初/复诊
初诊
住址
拒绝




医案名称
湿疹






初诊/复诊日期
2022-05-10


电话号码

-

主症
右颈部长湿疹,反复发作,瘙痒






现病史
右颈部长湿疹,反复发作,瘙痒






刻下症
右颈部长湿疹,反复发作,瘙痒,月经正常,舌淡苔白,脉弱。






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结果
暂无






病名
湿疹


证型

气虚风燥证

治则治法
益气疏风,养血止痒


治疗方剂

玉屏风散加减

药物组成
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0g、升麻5g、防风10g、荆芥10g、白术10g、蝉蜕5g、生地15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甘草3g、赤芍10g×21付






其他治疗措施
外洗:土茯苓20g、虎杖20g、地肤子25g、白鲜皮20g、苦参15g、野菊花15g、苍术15g、侧柏叶10g×5付






案语
中医把湿疹又名“湿疮”。《诸病源候论》载其病机“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医宗金鉴》载“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脾虚失运,湿邪内生,加之心肝火盛,适逢风邪入中,湿与风、热相搏,郁于肺表皮肤,发为湿疹,红肿瘙痒,流滋渗液。中医认为,湿疹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期以脾虚湿恋为主;慢性者则多与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相关。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教授认为,湿疹病位在皮部,与肺、脾、心密切相关,以心火脾虚为本,以风、湿、热、瘀郁于皮部为标。治疗上,原则不离“清心调脾、宣肺止痒、化湿祛瘀、解郁散结”。急性、亚急性湿疹,风、湿、热郁结,以皮损鲜红、渗液、瘙痒难忍为主,伴身体沉重,大便臭秽,苔黄腻,脉滑数或伴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胖,脉濡滑,属心火脾虚、湿热浸淫证。久病入络,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迁延而成慢性湿疹,局部皮肤干燥肥厚、色素沉着,瘙痒夜间为甚,伴纳差、倦怠乏力、舌暗淡、脉细涩等,病理因素不离“血瘀”,属脾虚血瘀证、血虚生风证。






关键词
湿疹;湿疹;玉屏风散加减






记录&整理者:熊宇轩

案语:邓国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