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40
2022-06-24 21:53 来源部门: 黄政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3 作者: 庞瑞涵
患者姓名 | 性别 | 女 | 初/复诊 | 复诊 | 出生日期 | 51岁 | ||
医案名称 | 泄泻 | |||||||
初诊日期 | 2019-9-23 | 医院病历号 | ||||||
主症 | 腹胀 | |||||||
现病史 | 患者诉服药后症状改善,现症见:腹胀,大便较前成形,夜间盗汗,乏力 | |||||||
刻下症 | 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 |||||||
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结果 | 暂无 | |||||||
病名 | 泄泻 | 证型 | 湿热困脾证 | |||||
治则治法 | 行气化湿,清热止泻 | 治疗方剂 | 六君芍药甘草汤加减 | |||||
药物组成 | 黄连3g炮姜10g党参15g白术10g枳壳15g木香10g 玄胡10g厚朴10g陈皮9g甘草3g×7付 | |||||||
其他治疗措施 | 暂无 | |||||||
案语 | 本病属于泄泻的范畴,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代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统称为泄泻。本病首见于《黄帝内经》,指出风、寒、湿、热皆可致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下利,至巢元方始明确将二者分而论之,宋以后统称泄泻。张介宾提出分利之法是治疗泄泻的原则。 本病经前方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气机郁滞于腹部致使腹胀;气机运行不利致使气不摄汗,汗液外出;气虚可使乏力、脉弱。 本方中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而开痞;炮姜温中祛寒,增强黄连消痞功效;加入党参、白术、炙甘草补中健脾;厚朴下气除满,加以枳壳、陈皮、木香、胡理气行滞、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 |||||||
关键词 | 泄泻;六君芍药甘草汤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