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坐不住、分心走神?我院开设儿童注意力缺陷康复门诊
2025-09-29 11:03 来源部门: 针灸推拿康复中心 作者: 夏云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任 娄必丹
生活里,不少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孩子上课总开小差、写作业磨磨蹭蹭,要么坐不住到处跑,要么频繁打断别人说话。
有人觉得这是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等长大自然就好了;也有人看着孩子的注意力问题越来越明显,既焦虑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改善。
其实,孩子这些看似“调皮”的表现,或许并非态度问题,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常说的“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常见3大误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问题是大脑执行功能受损,导致孩子在注意力控制、行为抑制和情绪管理上存在先天困难,他们不是“不想做好”,而是“难以做到”。
误区一
男孩才会得多动症
科学真相
女孩同样可能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且多表现为 “注意力不集中型”——看似安静坐在座位上,实则思想频繁开小差、容易分心,症状更隐蔽,更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
误区二
多动症长大自然就好了
科学真相
约三分之二的患者,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延续至成年期。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低自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影响长期发展。
误区三
这是习惯不良、家教不严
科学真相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有明确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并非“家教不好”或“孩子故意捣乱”,无法通过批评教育解决。
为帮助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困扰的孩子和家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设儿童注意力缺陷康复门诊。适用于疑似或确诊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
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六上午;周二、周三下午
就诊地点
医院至仁楼四楼 儿童康复门诊
精准评估诊断
由经验丰富的儿童发育行为方向医生、康复治疗师组成团队,通过多种手段多维度进行评估,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因素(如视力问题、情绪问题等)。
中医特色治疗
通过针刺与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外治法,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从根本改善身心状态。
针刺治疗
采用聪脑通络针法、宁心解郁针法等针刺手法,刺激相关穴位,醒脑开窍、宁心调神,改善注意力和多动冲动症状。
耳穴压豆
将王不留行籽等贴压于耳部相应穴位(如心、肾、神门、脑点等),通过持续轻柔的刺激,宁心安神、调节大脑功能。
现代医学干预
行为与功能训练
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行为管理技巧,通过正向激励和专业的训练游戏和任务,直接锻炼注意力、工作记忆等大脑“肌肉”。
感统与家长支持
通过科学器械和游戏改善感统失调,配合家长课堂支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学习有效的沟通和管教策略,减轻焦虑,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早评估、早诊断、早干预是应对ADHD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您正为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多动冲动行为苦恼,不妨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我院儿童注意力缺陷康复门诊将用专业和爱心,帮助孩子找回专注力,释放独特潜能。
娄必丹: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中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针灸科)、湖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康复科)项目负责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副主任委员/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睡眠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理事及颈肩痛学组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医药适宜技术分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根据临床总结创立宁心解郁法针刺治疗精神卫生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中风后抑郁、抑郁焦虑状态、失眠等),并擅长运用针灸、中药、现代康复等方法治疗各种疼痛病症(颈肩腰腿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各种瘫痪疾病(偏瘫、截瘫、面瘫、脑瘫、周围神经损伤等)、功能性胃肠疾病、头面五官以及妇儿疾病等。
夏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娄必丹教授、张涤教授。任中国针灸学会小儿推拿专委会副秘书长兼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小儿脑病专委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兼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脑病专委会委员。从事儿童康复临床工作近10年,专长儿童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等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以及针灸、推拿、康复中西医干预。擅长运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常见肺系、脾系疾病,以及运用针灸、推拿结合治疗近视、弱视、斜视等眼科疾患。主持市厅级及校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级、校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著作编写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