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被猴咬伤!春季动物躁动,被抓、咬伤要这样处理……

2025-03-28 08:36 来源部门: 公共卫生科 作者: 王静、罗雨佳、杨燕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  王婷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致伤门诊接诊了一名被猴咬伤的6岁儿童,患儿伤口出血较多,且靠近中枢神经,经医护团队及时处置,顺利转危为安。

春季动物活动频繁,宠物躁动、野外踏青等场景动物致伤风险骤增,如何科学应对?这份正确处置指南请务必收藏!

致伤风险

动物致伤后,潜藏的风险远超想象,绝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伤口感染、狂犬病以及破伤风,以下这些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猴类致伤

猴子口腔、眼部分泌物可能携带B病毒,人类感染后可能引发脑炎、脊髓炎,死亡率高达70%-80%;

犬类致伤

高危伤口由于位置特殊、创口较深或面积较大等因素,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感染风险;

猫类抓咬

猫的爪子和口腔中存在多种细菌和病原体,抓咬后,可能引发淋巴结肿大或化脓性疾病;

啮齿动物致伤

鼠类生活环境复杂,携带大量病菌,一旦伤人,病菌侵入人体,引发鼠咬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疾病;

蛇类致伤

神经毒素可导致伤者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麻痹等症状,血液毒素则会破坏人体的凝血功能,出血不止。

正确处置

动物致伤后,首先应保证生命安全,评估生命体征再进行处置:

立即冲洗

肥皂水+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碘伏消毒,有明显出血,则需先压迫止血;

规范就医

切勿挤压/吮吸伤口,视情况进行清创缝合。就近前往24小时动物致伤门诊评估分级诊治;

全程观察

监测发热、头痛等异常症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警惕B病毒、破伤风等致命感染;

心理干预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需进行心理治疗干预。

医生提醒,被蛇咬伤需立刻脱离现场,进行现场急救,记住蛇的特征(有条件可拍摄留存致伤蛇的照片),保持冷静,减少伤肢活动;

绷带加压固定,可用于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但需避免压迫过紧、时间过长导致肢体因缺血而坏死。

预防措施

保持安全距离

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宠物,不要与动物过于亲密或打闹,避免其因受惊、兴奋或防卫行为导致无意伤害。儿童需在家长全程监护下互动。

不挑逗不投喂

动物可能因兴奋或受惊发起攻击,切勿随意喂食或故意挑衅。

穿戴防护装备

在动物活动区域,建议穿长袖衣物、避免佩戴闪亮饰品,减少吸引动物注意。

动物安全常识

不直视动物眼睛、不突然跑动、不大声尖叫,遇危险时缓慢后退。

如遇动物致伤情况,可咨询或前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致伤门诊进行诊治,门诊24小时开放

咨询电话:0731-89669069

门诊地址:雨花区韶山中路95号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

图片 13



王婷: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理事,湖南省传染病防治专家库成员、免疫预防咨询专家组成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专家咨询组顾问,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医务管理信息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协会理事、第一届医防融合与智慧感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导师。国家发明专利2项,副主编著作1部,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核心论文3篇,参与完成省重点课题2项。

在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控领域拥有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对于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策略有深入的理解。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