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准妈妈们,春季孕期调养攻略,请收藏!
2025-04-08 08:26 来源部门: 妇产医学中心 作者: 赵雅褀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 刘文娥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旨在倡导加大努力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并优先关注妇女的长期健康与福祉。
准妈妈们在春季如何调养身体?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刘文娥进行了详细介绍。
缓解孕期不适
中医认为,清明前后“木气旺盛”,气候多风、湿气渐增,易引发肝阳上亢、脾胃湿困。
孕妈气血聚于胞宫,常伴肝血不足、脾虚湿滞、肝气横逆等,易出现孕吐严重、皮肤敏感、水肿等问题,可针对性调理:
孕吐严重
生姜贴敷
新鲜姜片贴敷手腕内关穴、腹部中脘穴,可温胃止呕。
姜橘饮
生姜、橘皮煮水,饭前温饮,可理气健脾,化痰止呕。
春季过敏
按压迎香穴
位于鼻翼两侧凹陷处,每日3分钟,缓解鼻塞、打喷嚏。
银花抗敏茶
金银花+薄荷+甘草泡水饮茶,专治春季敏感肌。
腰酸水肿
按揉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每日2-3分钟,健脾运湿,改善水肿。
黑豆鲤鱼汤
黑豆+鲤鱼+冬瓜等炖汤(去浮油,少量盐),利水不伤阴。
春季如何养护
春季万物升发,肝气旺盛,清明过后,气温稍有回暖但阴雨增多,湿气渐重,此时应养生注重疏肝健脾,祛湿护阳。
药食同源
疏肝健脾
孕期可用鲜菊花、枸杞、百合煮水代茶饮,清肝明目,宁心安神;还可选用适量陈皮、茯苓、芡实等煮粥(薏米孕期慎用),健脾祛湿,不伤胎气。
适当食补
孕期应当适度进补,饮食均衡,不可大鱼大肉、过食水果,易致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药膳进补也需谨慎,如滥用人参易加剧妊娠呕吐、高血压等风险。
忌口清单
慎食香椿(亚硝酸盐含量高),需多煮后食用;同时避免生冷伤脾阳,少食酸味防肝火。
生活防护
科学春捂
以颈背温暖无汗为度,忌过度包裹引发燥热。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护腰腹和脚踝,外出带件外套防“倒春寒”。
祛湿避秽
深春多雨湿,孕妇需避免涉水淋雨,行走避开湿滑路面。
情志调理
春季踏青
春属肝木,孕妇易情绪波动,需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悲伤或抑郁。适当散步,深呼吸疏肝气,胎宝宝也能感受自然生机。
穴位按摩
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疏肝解郁;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3指)缓解孕吐焦虑。
养生禁忌
孕妇在用药和饮食方面,应避免活血通经、大辛大热的食物及药物。在理疗方面,要尽量避开腰背部与腹部,防止刺激子宫。艾灸时,合谷、三阴交等特定穴位禁止施灸。使用中药香囊前,务必进行过敏测试。
刘文娥:妇产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弟子。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西医协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妇科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第二届妇幼中医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针灸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第二届妇科肿瘤健康服务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性医学会生殖学组组长、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更年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等。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主持、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近20项,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学术6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近10部,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名。
擅长: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医药辅助生殖助孕、宫外孕保守治疗、先兆流产保胎、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盆腔炎等妇科疑难病症中西医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