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义诊福利!3个中医助眠锦囊,帮你一觉睡到天亮
2025-03-18 09:08 来源部门: 脑病一科 作者: 高晓峰、周德生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主任 周德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副主任 高晓峰
今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睡眠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大部分现代人却难以拥有优质睡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3亿人长期饱受慢性失眠的困扰。
如何拥有高质量睡眠?中医药有什么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主任周德生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失眠,许多人陷入了种种误区,不仅无法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反而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
“工作日没睡够,周末补回来?”—— ❌
→ 长时间的补觉会造成正常的生物钟紊乱;
“睡得越多,死得越快?”—— ❌
→ 将死亡率单纯和睡眠时间联系起来,无科学依据;
“分段睡眠,精力充沛?”—— ❌
→ 分段睡眠会破坏睡眠规律,影响大脑休息。
什么样才是优质睡眠?
入睡快
上床10分钟左右可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深
睡着后不易被轻微的声音、光线等惊醒,或者中间偶尔醒来,但是可以很快再次进入睡眠状态;
无惊醒
睡眠时不做或者很少做噩梦,即使做梦也不会从梦中惊醒;
无异常行为
睡眠过程中无磨牙、打鼾、梦游等异常行为;
起床快
睡醒后感觉精力充沛,能够很快起床,无疲劳感。
长期缺觉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
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会导致冠心病风险上升14%;睡眠质量低下,冠心病患病风险会增加11%;长期熬夜者高血压发病率是常人的2.3倍。
脑力衰退
失眠人群的记忆力衰退速度比正常人快40%,长期缺觉者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13.9%,深度睡眠每减少1小时,工作中出现判断失误的概率就会上升22%。
激素失衡
女性雌激素紊乱,月经失调风险增加33%,更年期平均提前2.8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下降31%、脱发风险激增40%;皮质醇水平升高25%,加速皮肤胶原蛋白流失,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影响睡眠的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于睡眠非常重要,外界环境太吵、光线过亮、气温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情绪压力
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激素分泌及神经递质的传递。或睡前过于兴奋,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失眠。
药物影响
有一些药物可能引起失眠,即药源性失眠。常见的有平喘药、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不良习惯
睡前刷手机、晚餐过饱、喝浓茶或咖啡、作息时间不规律、睡前过度运动等引起生物钟紊乱,最终导致失眠。
疾病困扰
任何身体上的不适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中医视角
中医认为,入睡即是“阳入于阴”的过程,包含心神内敛、脾意调枢、肺魄敛降三个主要过程:
将醒时
人在即将苏醒之际,阴气渐消,阳气渐盛。心与肝属阳,肝魂率先 “活跃” 起来,带动感知、思维与判断等认知活动 “上线”,紧接着心神收集外界信息,维持清醒状态。
清醒时
随着白天的活动推进,受昼夜节律影响,心肝的升散之势减弱,肺魄的肃敛之力增强,促进睡眠的“信号”不断积累。脾意负责调控积累,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心神,由心神做出决策。
睡眠时
心神内收,牵动肝魂内息,机体的感觉、知觉、思维等逐渐潜藏,阳衰阴盛,进入睡眠,由肾志的封藏功能确保深度睡眠。
肾为水火之宅,内居元阴元阳,滋养和温煦五脏,五神得养,睡眠时,体能、精神渐渐恢复。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的衰退,老年人因肾精亏虚、封藏之力不足、肝魂内息不宁,可能导致入睡后觉醒时间及次数的增加。
睡眠障碍的症状
当各种原因影响了心、脾、肺功能活动时,便可出现入睡困难。例如:
睡眠浅
原因多为肾阴精不足或肾阳亏虚,致使肾志无法稳固封藏,注意力的警觉性异常升高,无法有效屏蔽外界与自身信息,使得 “阳入阴” 的深度难以维持,肝魂或心神频繁被“唤醒”。
早醒
原因多为肝性刚强,体阴用阳,若肝魂过度亢奋,过早地向心神传递信息,导致心神不安,机体的意识知觉阈值降低或提前达到,出现“魂不守舍”的状态,从而引发早醒。
如何调理睡眠?
锦囊一:睡前养生
中医认为"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此时做好三件事有助安眠:
调光养阴
将卧室灯光换成暖黄色(类似烛光亮度),关闭电子设备
温水沐足
40摄氏度水中加入艾叶10克+花椒5克,泡脚15分钟至微微出汗
穴位按压
睡前10分钟按揉手腕横纹处的"安眠穴"(神门穴),每侧顺时针揉按30次
锦囊二:饮食调理
遵循"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中医理念,可通过饮食调理来助眠:
桂圆红枣茶
下午4点后忌浓茶咖啡,改饮桂圆红枣茶(桂圆5颗+去核红枣3颗煮水);
小米莲子粥
小米50克+莲子15克加水熬制即可,莲子芯保留更佳,可清心火;
安神助眠饮
睡前一小时饮用安神助眠饮:酸枣仁10克(炒制)+百合5克+茯苓5克,煮沸后小火焖15分钟。
锦囊三:自我调理
呼吸训练
平躺闭眼,用鼻子缓慢吸气4秒,想象气流沉入丹田,屏息7秒感受温热感,用嘴缓缓吐气8秒,重复5次。
穴位按摩
太阳穴
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双手中指打圈按摩30次;
内关穴
位于手腕横纹三指宽处,拇指按压有酸胀感保持10秒,重复3次;
涌泉穴
位于足底前1/3凹陷处,用手掌搓热后贴敷1分钟。
耳穴按摩
睡前捏揉耳朵最上端的"神门点"、中部的"心区"及下部的"肾区",每个区域捏揉10下
足部按摩
用网球沿脚底内侧(对应失眠反射区)从脚跟向脚尖方向滚动按摩,每脚3分钟
守护睡眠健康,请记住这个公式:良好睡眠=合适环境+规律作息+心理调节。从今晚起,关掉电子设备,调暗灯光,顺应身体节奏,让每个夜晚都能安睡无忧。
义诊时间
2025年3月21日(周五)上午8:30-12:00
义诊地点
义诊区:门诊大厅前坪右侧
讲座区:至仁楼9楼示教室
义诊内容
免费睡眠健康咨询;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方案;
中医特色治疗法(限前20名);
专家提供“安神助眠针法”(需提前预约);
睡眠健康科普讲座等。
专家团队
脑病一科主任医师姚欣艳、高晓峰,副主任医师陈瑶、贺海霞;
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余兆安、罗蓉,主治医师邓剑平。
周德生: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卒中中心负责人,湖南省中医脑病研究临床中心负责人。湖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发表SCI论文9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30余部,培养海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名。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对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疾病、重病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偏头痛、眩晕症、睡眠障碍、神经症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高晓峰:主任医师,医院脑病一科副主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脑病科中医医疗质控中心秘书,长沙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科常见病,尤擅长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头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