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龙年】想去“尔滨”旅游过年?南方小土豆必看的防冻攻略
2024-02-07 17:21 来源部门: 烧伤疮疡整形科 作者: 黄新灵 朱芙蓉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疮疡整形科副主任医师 黄新灵
近期,哈尔滨文旅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春节即将来临,不少人选择前往哈尔滨过节,一览北国雪景。但是哈尔滨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天气也给不少游客带来了烦恼,游客被冻伤的报道层出不穷。一名小孩在冰雪大世界游玩2小时,由于没戴帽子,耳朵被严重冻伤……
医生提醒,春节期间,前往哈尔滨等温度较低的城市旅游的游客们,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谨防冻伤。
如何判断自己冻伤了?
冻伤一般好发于肢体末梢或暴露的部位,如手、足、耳、鼻尖、面部等。若受冻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灼痛、水疱,或皮肤苍白、灰黄,感觉异常坚硬、麻木或感觉迟钝,则可判断为冻伤。冻伤可分为以下四度:
一度冻伤
即常见的冻疮,皮肤浅层冻伤,伤及表层皮肤,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会在转暖后自愈。
二度冻伤
伤及表皮及真皮层,皮肤红肿,起水疱,水疱内可为血液性,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三度冻伤
伤及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皮肤颜色会从苍白色变成黑褐色或紫褐色,伤后不易愈合,会留下瘢痕。
四度冻伤
伤及深部组织,如肌肉、骨骼,或肢体坏死,严重者会造成突然的心跳停止,甚至引发猝死,危及生命。
冻伤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冻伤后“三做”
▲尽快转移到温暖场所,温度以20~25℃为宜,迅速去除寒冷潮湿的衣服。
▲在无复温条件下,可将冻肢置于自身或救护者的前胸、腋下、腹部等温暖处,利用体温来复温。有复温条件下,可用温水40℃左右快速复温至皮肤略发红,并感温热为止。
▲鼻、耳等部位无法浸泡,可用温水持续淋浴或湿敷。
冻伤后“两不做”
▲冻伤后禁烤火。立即烤火或者取暖,会让血管快速扩张,不利于已经形成了局部瘀滞、肿胀的皮肤恢复。
▲禁止用雪搓。用雪或者冰水揉搓,会加重组织损伤。
如何预防冻伤?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经常进行抗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手,以增强防寒能力。注意保暖,保护好易冻部位,如手足、耳朵等处。出门戴手套、耳罩,穿厚袜、棉鞋等。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
洗手、洗脸时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洗后可适当涂一些润肤霜、甘油等油质护肤品,以保持皮肤的润滑。患慢性病的患者,如贫血、营养不良等,除积极治疗相应疾病外,还要增加营养,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供应,增强抵抗力。
医生提醒,冻伤并不只发生在寒冷的东北地区,江南地区反而比北方更常见。冬季江南地区湿度较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湿冷" ,水的导热性比空气更好,身体散热更快。此外长江流域地区一般没有暖气等设备,皮肤长时间处于湿冷环境下,更易发生冻疮。
当患者出现冻伤的典型症状时,如寒冷感、针刺样疼痛、水疱等,应及时就医。
黄新灵:副主任医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抗衰老分会青年委员,从事临床、科研、教学10余年,撰写学术专业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课题7项。
擅长:以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治疗大面积烧烫伤、电击伤、慢性溃疡(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脉管炎等)、皮肤软组织创伤、瘢痕、皮肤肿瘤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