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腹部多发肿瘤,中医辨证施治,疏肝健脾,解毒抗瘤……

2024-04-17 11:16 来源部门: 肿瘤医学中心 作者: 孙铜林 刘华

42岁的肖先生因持续腹痛一个多月前往医院就诊,相关检查显示,肖先生肝内多发占位,并心膈角区、腹膜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腹膜后胰腺颈区占位性肿块达到4.6*3.6厘米,伴左侧肾上腺结节、门脉海绵状变性、门脉受侵、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大致正常,考虑为恶性肿瘤伴多发转移。医院建议行穿刺活检,但肖先生坚决拒绝。

图片 1

(图中箭头所示为病变位置)

为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肖先生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教授门诊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症见腹胀、腹痛、乏力,无恶⼼、呕吐,无明显口干,纳寐欠佳,二便调。既往⻓期酗酒,易躁易怒,有20余年吸烟史。舌质淡红,边有⻮痕,苔稍厚偏黄,脉弦。诊断为癥瘕,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以疏肝健脾、软坚散结、化瘀止痛为治法。

针对患者病情,刘华教授开具15付柴芍肝积方加减。药方为柴胡10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苍术10克、莪术10克、土鳖虫10克、天龙6克、当归10克、枳实10克、夏枯草15克、⼭慈菇10克、蚤休10克、甘草5克。

图片 2

肖先生服用半月中药后,腹胀腹痛明显缓解,后连续7次复诊,随证加减,均15付。近日,肖先生复诊后行全腹部平扫CT检查发现,患者肿瘤、扩张血管及胆管都得到明显好转。

中医认为,胆道肿瘤可归为“癥瘕”范畴。《诸病源候论》曰:“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虽病有结癥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瘕。”这些内容可以视为胆道肿瘤的临床表现。胆道肿瘤的致病要素主要为“寒湿”“湿热”“热毒”,具体病因病机可表现为肝郁脾虚,无力推邪外出,日久痰瘀互结,久郁成毒,郁滞胆道而成。

针对肝郁脾虚、痰瘀毒结的基本病机,刘华教授拟疏肝健脾、解毒抗瘤为基本治疗方法,基于30余年临床经验,拟定“柴芍肝积方”基本方,由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合解毒抗瘤类中药加减而成。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方中多味药材具有抗炎、抗癌、保肝等作用。

刘华教授提醒,日常生活中,肝吸虫感染、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肥胖、糖尿病等都是胆道肿瘤的危险因素。预防胆道肿瘤,要注意健康饮食,不吃未煮熟的鱼、肉、虾、螺蛳等,改善饮食结构,减少红肉、高脂肪食物及腌制品的摄入,增加粗粮、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戒烟禁酒。还应积极锻炼身体,按时体检,预防胆管结石、胆道腺瘤等致癌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图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