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癌症偏爱“胖子”?转给脂肪看看~
2025-04-16 08:53 来源部门: 肿瘤医学中心 作者: 伍梦思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 刘华
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指出,身体脂肪过多和13种癌症存在相关性,包括绝经后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肾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甲状腺癌、脑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当前,我国超过半数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那么,脂肪为何会成为癌细胞滋生的“温床”?中医如何减脂防癌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进行了详细介绍。
肥胖致癌因素
胰岛素代谢紊乱
肥胖人群体内胰岛素水平波动剧烈,刺激肠癌、乳腺癌细胞加速分裂增殖。
机体激素失衡
过多的脂肪促使机体分泌过量雌激素,会显著增加乳腺癌和子宫癌发病风险。
慢性炎症环境
脂肪组织中蕴含多种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营造出慢性炎症环境,使正常细胞受损。
屏障功能受损
肥胖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异常,使肠道通透性增加,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大幅提升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肠道菌群失调
肥胖人群肠道内有害菌数量增多,有害菌产生的胆汁酸等物质对肠黏膜具有腐蚀性,长期作用下,肠黏膜完整性被破坏,患肠癌风险提高。
肥胖与肿瘤的关系
中医认为,在肥胖人群和肿瘤患者体内,存在 “痰、瘀、毒” 三种病理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病理因素
▲“痰” 指体内代谢异常产生的黏滞性病理产物;
▲“瘀” 代表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的瘀血;
▲“毒” 则涵盖了各种具有致癌性的有害物质。
脏腑功能失调
脾虚
脾胃功能失调时,食物无法正常运化,会转化为痰湿堆积体内,形成肥胖,同时为癌细胞生长提供适宜环境。
肝郁
长期压力大、情绪不佳会导致肝气不畅,进而加重痰湿和瘀血的阻滞,为癌细胞滋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肾虚
肾虚时人体代谢减缓,影响人体整体代谢功能,脂肪易于堆积,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癌细胞的侵袭。
此外,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过程中,这些治疗手段虽能杀伤癌细胞,但也会对脾胃功能造成损伤,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出现虚胖。
中医特色治疗
针对肥胖人群和肿瘤患者的特殊体质,中医从根源上调节脏腑机能,助力体重管理与肿瘤防治。
穴位按压
通过按揉不同穴位实现多种调理功效。按揉足三里、中脘、天枢能健脾祛湿;刺激太冲穴可疏肝理气;按揉三阴交、涌泉、关元可滋补肝肾;按揉丰隆、血海可活血化瘀。建议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并长期坚持。
同时,可采用隔物灸法进行艾灸,有助于增加基础代谢。
耳穴调理
调理脾胃可借助耳穴压豆或针刺的方式,选用饥点、胃点、脾点等穴位。
拔罐刮痧
针对腰腹、大腿等脂肪堆积区域进行拔罐或刮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穴位埋线
长效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但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中医治未病
中医强调“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避风寒
注意适时增减衣物,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调整生活起居;
慎起居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畅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
适饮食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可适当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消耗更多热量。
可进行传统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动作柔和、缓慢,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补肾固本。
医生提醒,运动时需注意保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中医辨证药膳
脾虚型
常表现为肥胖、乏力、腹胀等,宜多食健脾胃等品,药膳选用如党参黄鸡炖鸡、百合莲子粥、黄芪鸽子汤等。
肝郁型
常表现为情绪抑郁、口苦口干、胁痛等,宜多食具有疏利作用的水果蔬菜,药膳可食用山楂红糖汤、乌贼桃仁汤、山楂鸡内金汤等,亦可冲泡茶饮。
肾虚型
肾虚型多分为阳虚畏寒与阴虚燥热,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或潮热盗汗、夜尿频多等。
阳虚畏寒者
宜食用具有温阳功效的食物,药膳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芪炖猪心、党参炖鸡汤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
阴虚燥热者
宜食用滋阴养阴之品,药膳可选用百合莲子羹、甲鱼二子汤、石斛河鱼等。
痰瘀互结型
多表现为局部肿块、刺痛、口中粘腻等,宜清淡饮食,药膳可选红豆薏米粥、赤豆鲫鱼汤、白术陈皮猪肚汤等。
刘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湖南省中医肿瘤临床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药信息委员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身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编专业书籍4部,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4项,一般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从事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肺、胃肠、肝、胰腺、泌尿系、妇科、头颈部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尤其对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高危结节型病变、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