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癌症发病率飙升20倍!这些症状要当心……
2023-07-04 15:24 来源部门: 内分泌内科 作者: 黄娟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娟
根据最新发布的癌症报告,从2000年到2016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了20倍。
由于高分辨超声等影像检查的广泛开展和检查频度增加,甲状腺癌的检出率迅速增长。同时,吸烟、饮酒、肥胖等危险因素大大增加了患甲状腺癌的风险。除此之外,甲状腺癌的发生还与碘摄入异常、儿童时期接受头颈部电离辐射、基因与遗传因素有关。
甲状腺癌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本文进行了详细介绍。
甲状腺癌的症状
很多人称甲状腺癌为“懒癌”,是指临床上绝大部分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温和,侵袭性低、发展缓慢、预后较好。
大多数甲状腺癌没有临床症状,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心悸手抖、怕热等甲亢表现,还有部分患者由于结节过大压迫甲状腺周围组织,则出现声音嘶哑、压迫感、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
医生提醒,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可将甲状腺癌细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所以,并非所有甲状腺癌都可以作为“懒癌”对待,临床上,仍有5%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很高,需要提高警惕。
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
国家癌症中心报告的2016年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男性5.1/10万人年、女性15.8 /10万人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比例约为1:3,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甲状腺癌,诊断时的中位年龄是40-50岁。与2012年全国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相比,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
甲状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是多因素造成的。甲状腺对雌孕激素非常敏感,而女性的雌孕激素每个月都要周期性变化,一生中还可能遭遇几次重大的雌孕激素波动,比如说妊娠、哺乳、绝经等。研究显示雌激素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或者某些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面对来自于生活、工作的压力,或者严重的精神刺激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导致免疫调节异常,也可能引发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的不同分型
甲状腺癌不同的病理分类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着甲状腺癌的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到甲状腺癌的80%-90%。对于小于1厘米的、没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手术和/或I131治疗,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对于包膜完整的包裹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甚至可以达到99%,基本可以治愈。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滤泡癌在甲状腺癌中占10%-15%,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一般比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晚5-10年。滤泡癌的恶性程度较乳头状癌要高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局部浸润或血行的远处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特殊的甲状腺肿瘤,可以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比较容易出现肺和骨的转移,预后较差。
未分化甲状腺癌
这种类型比较少见,恶性程度最高,发病年龄比较大,发展迅速,早期可以出现远处转移,而且是广泛转移,治疗效果很差。
医生介绍,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比较少见。大部分甲状腺癌的预后总体状况良好,是治愈率非常高的肿瘤。
甲状腺癌的预防
预防甲状腺癌,首先需要坚持定期体检,推荐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癌的初始检查方法。一旦发现可疑甲状腺结节,及时前往内分泌专科咨询随诊。
注意防控甲状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甲状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可控和不可控两方面,性别、基因遗传是不可控因素;而吸烟、饮酒、肥胖、头颈部电离辐射、情绪等是可控的因素。
甲状腺癌的治疗
医生提醒,以下情况的恶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
▲肿瘤大小超过1厘米;
▲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到甲状腺外,侵犯气管、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周围组织;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显示高危类型;
▲有甲状腺癌高危因素:
▲甲状腺癌家族史、青少年或童年时期头颈部放疗史。
针对发病率高但侵袭性低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即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无局部侵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穿刺未见恶性度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年龄大于60岁、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暂时不行手术,应每6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内分泌专科随访,根据监测病灶发生进展情况再进行下一步治疗策略。
黄 娟:医学博士,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重视医学教育与科普工作。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编著作1本,发表论文10余篇,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参与多项新药临床研究。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痛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