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矮小当“晚长”!6月10日,知名专家义诊,儿童长高福利来啦!
2023-05-30 11:14 来源部门: 儿科 作者: 谢静 李英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谢静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有不少家长认为,“23窜一窜,25鼓一鼓”,孩子到青春期时个子便能“窜”上来。
近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接诊了不少这样的患儿,家长单纯误认为孩子矮是属于“晚长”,结果错过了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再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晚了。
什么是“晚长”?发现孩子晚长,应该怎么办?医生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晚长“”
“晚长”医学上称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是指正常青春期发育年龄仍无第二性征出现,但是能在之后自发进入青春期,即青春期比同龄人晚。“晚长”有一定遗传倾向,即父母小时候“晚长”,其后代也可能“晚长”。
但医生提醒,如果孩子在该发育的年龄,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就不能叫做“晚长”。对于身高达到矮小症标准的孩子,也不能误认为就是“晚长”,需要经过专科医生的诊断,且定期随访身高及性发育情况。
此外,并非所有青春期发育延迟都是“晚长”,其他更常见的病因包括高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低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医生表示,“晚长”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且有明显家族史才能诊断,切忌盲目认为身高矮小就是“晚长”,以免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
儿童“晚长”有什么特点
由于“晚长”具有遗传倾向,“晚长”孩子的父母一般至少有一方是晚发育的情况,如母亲在14-15周岁以后才有月经初潮,父亲上高中或大学之后身高还长了一大截等。
此外,“晚长”还有以下特点:
▲身高在同龄孩子中属于偏矮水平;
▲身高年增长速度在正常范围(>5厘米/年);
▲生长曲线低于正常,但与正常生长曲线基本平行;
▲第二性征发育显著落后于同龄人(男孩子第二性征不容易察觉);
▲检查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
▲甲状腺功能和生长激素分泌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0-5岁女童生长发育曲线图:
图一
图二
从图一可看出,孩子身高曲线和最后一条线平行,说明孩子虽然暂时矮,但生长发育的速率正常,考虑为“晚长”。但图二可以看出,身高和最下面的红线(P3级年生长曲线)越来越远,偏离正常的生长发育速率,即不是“晚长”。
发现孩子“晚长”怎么办
对于青春期前的孩子,如果身高一直在矮小标准附近,但是有正常的生长速度(每年身高增长>5厘米),且父母有“晚长”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孩子有可能属于“晚长”。
医生提醒,对于矮小的孩子,即使考虑“晚长”,也需要每半年到一年随访一次身高及体重,一旦发现生长偏移,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干预。
如果孩子父母没有晚发育的情况,孩子在正常年龄进入青春期,但身高依然比同龄人矮很多,家长则需要提高警惕,孩子可能不属于“晚长”,而属于矮小症,需要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义诊活动
6月10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全国知名儿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侯凌教授开展儿童生长发育义诊活动。
01
义诊对象
● 年龄4-15岁的孩子,男女不限;
● 经专业医生评估属于矮小,或对照下表身高属于矮小的孩子;
● 发育异常或有特殊遗传代谢疾病的孩子。
02
义诊时间
● 2023年6月10日 下午14:30-17:30
03
义诊地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
04
报名方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温馨提示:义诊名额限15个,请务必认真填写报名信息,稍后会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为高效就诊,义诊前需完善必要检查。
义诊专家
侯 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临床药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春期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遗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童用药评价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委员。
曾在美国匹兹堡儿童医院深造学习一年余。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年。负责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作为次要负责人具体负责全国多项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
谢 静
儿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儿科综合分会副会长,湖南中医药及中西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儿童保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小儿脾胃病、矮小症、抽动等等。
李 英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孟清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欧正武名医工作室成员。
擅长儿童保健、矮小症、身高促进、性早熟、抽动症、多动症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如咳嗽。感冒、发热及体质调理、厌食、睡眠不安的中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