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古稀老人肠道内现巴掌大肿物,医生巧手解除警报

2022-01-07 15:47 作者:

72岁的苏嗲嗲最近有点便血,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发现苏嗲嗲的直肠里竟然长了一大片瘤子,疙疙瘩瘩的。这一下苏嗲嗲非常紧张,该不会是癌症吧!

一想到有可能要切肠子,还有可能要在肚子上做个人造肛门,然后放疗、化疗,头发掉光……苏嗲嗲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吴洋鹏给苏嗲嗲提出了一个明确诊断的方法——通过肠镜直接完整切除瘤子,进行最准确的病理检查。

如果是良性的通过肠镜切除即可完全治愈,不需要再追加手术化疗等;如果是恶性的,也可以尽早明确诊断。

苏嗲嗲松了一口气,同意马上手术。手术台上,吴洋鹏主任精准操作,在肿瘤和肠子肌肉之间的狭小空间里一点一点地把肿瘤剥离下来,整个过程就像在肠子里边完整地削了一层水果皮,薄薄的,肠壁完好无损。

手术非常顺利,术后仅几个小时苏嗲嗲就可以喝汤喝水,两三天就痊愈出院,整个手术没有感觉到太多痛苦。最后通过活检确定,肿物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早癌,但由于发现得极早,苏嗲嗲不需要做其他抗肿瘤治疗,内镜下切除即可痊愈,定期复查即可。

结肠内的肿物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是癌症?该如何有效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吴洋鹏进行了详细介绍。

息肉,主要是指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但它能随时间推移逐渐长大。

结肠息肉常见的两种类型主要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

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转变而来,恶变过程为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整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但也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结肠息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者仅有消化道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进而产生严重后果。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建议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吴洋鹏主任建议,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应及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

▲ 大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 一级亲属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史;▲ 本人有结肠息肉、癌症病史;▲ 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腹痛、体重下降等情况;▲ 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盆腔放疗史; ▲ 长期精神压抑;▲ 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拥有高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6人,目前科室胃肠镜年诊疗量达18000余例。科室成熟开展了常规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超声内镜诊断(EUS)、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ME)、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消化道早癌诊断及内镜下粘膜病变切除治疗(EMR/ESD)、内镜下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全层切除术(EFTR)、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POEM)、急/慢性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断及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套扎及组织胶(硬化剂)注射治疗、内镜下消化道梗阻支架置入术等多种微创治疗技术,得到患者的肯定。

END

吴洋鹏:中共党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微创及内镜全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别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内镜诊断及镜下治疗技术。从事微创外科临床多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积累了大量的手术临床经验。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余项。

擅长:胃肠镜下诊疗技术:胃肠道息肉、早期癌、粘膜下肿瘤、消化道溃疡,贲门失弛缓征,各种消化道异物,消化道出血,晚期癌症,各种疑难肠瘘的胃肠镜下诊断和治疗以及普外科传统开腹及腹腔镜多种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