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红豆薏米水并非人人适

2025-08-24

入夏后,很多人会有头昏体沉、乏力倦怠、睡不醒的症状,这可能是湿气过重的表现。作为食疗祛湿的“扛把子”,红豆薏米水在养生人士心中知名度颇高,想用红豆薏米水祛湿,得先喝对了才行。

中医学把具有重浊、黏腻、趋下等致病特点的邪气称为湿邪,认为它会阻遏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遏制阳气(体内的御邪力量),从而诱发疾病。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湿邪,进而筑成健康屏障,抵挡其进入身体。

但若身体正气不足,湿邪就可能偷袭成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侵入人体:1.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节制、贪吃生冷寒凉之物、酗酒等,导致脾胃损伤,使脾胃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水液积聚而生内湿。2.外部环境干扰。住处潮湿、涉水淋雨或是长期从事水上工作等,都会导致外湿入侵。

需要提醒的是,谈及祛湿,大家所熟悉的喝红豆薏米水、玉米须茶等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前提是辨明体质、注意用法。以红豆薏米水为例,其中关键的药食同源之品“薏米”(又称薏仁、薏苡仁)有两种用法,即生用和炒用。生薏米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米能缓和药的偏性,擅长健脾止泻。有的人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听说薏米能祛湿止泻,就赶紧买了煮粥,吃完后发现更容易拉肚子了,这就是用法不正确。脾虚有湿气易腹泻的人,应该选用炒薏米。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祛湿。比如,阴虚体质(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人群使用温燥祛湿的药物或食物,会进一步伤阴,导致虚火更旺,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血虚体质(月经量少、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等)的人要慎用祛湿之法,盲目祛湿可能会耗伤气血,加重血虚。老年人和小孩也不能盲目祛湿,以免伤及正气。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