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症(连载十)

2025-08-24

左手指僵直、麻木8年不愈案

【诊疗经过】

李某,女,40岁,湖南省株洲市某医院职工。

初诊:2007年3月11日

病人左手指僵直、麻木8年。左手指不能屈伸活动,且时时痉挛,左臂麻木、活动不利,进行性加重。伴口干,口中流涎,面口略显歪斜,兼头晕。舌苔白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椎体扭转型痉挛。

中医诊断:风痰阻络之痹病。

拟方:黄芪虫藤饮合天麻涤痰汤去人参,加桂枝。

处方:黄芪30g,天麻10g,全蝎5g,僵蚕20g,地龙10g,蜈蚣1条(去头足),鸡血藤15g,海风藤10g,钩藤15g,石菖蒲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胆南星5g,桂枝6g,甘草6g。30剂,水煎服。

二诊:2007年4月15日

病人服药后手指及手臂麻木已止,痉挛减轻。左手指稍能活动,口中痰涎明显减少。药已取效,继用原方30剂。

三诊:2007年5月13日

病人诉左手指能轻微活动,但握力较弱,口涎已完全控制。舌苔薄白,脉细。病人及家属喜出望外,其同事们亦对中药疗效非常讶异。仍以原方再进30剂。

四诊:2007年6月17日

病人诉左手指已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病已完全治愈,要求服药巩固。再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指迷茯苓丸去芒硝。

处方:黄芪30g,桂枝6g,白芍10g,大枣10g,生姜3片,法半夏10g,茯苓20g,枳壳10g。20剂,水煎服。

【简要阐析】

1、须知“久病入络”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久病入络的意思是病邪羁留太久,邪气进入小络脉,导致络脉闭塞不通。本案病人手指僵直、麻木有8年之久,显然是久病入络。临床常见有瘀血阻络和风痰入络两种情况:如果是瘀血阻络,必然可见瘀血征象,比如局部肿胀紫暗,皮肤爪甲青紫,口唇青紫,舌紫等等;风痰阻络常见口中有痰涎,舌苔腻,局部麻木、痉挛、掣痛。这就需要在临床上根据病人所表现出的特点,辨析出他是哪种证型。本案病人虽然病已8年,但是瘀血的征象不明显,如果想当然以为有瘀血,可能会用补阳还五汤。反观此病人恰恰有如下特点:口中流涎不止,时时痉挛,这不正是风痰阻络吗?故不用补阳还五汤,而是用黄芪虫藤饮合涤痰汤。因病人局部冷,所以加桂枝温通;兼有头晕,所以加天麻。可见,辨清楚病因、病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抓住风痰阻络的病机,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是瘀血阻络,纯用破血的方药,那么药就入了血分,解决不了问题。

2、当医生要善于治痼疾、顽疾

痼疾是陈旧的、多年不愈的病;顽疾是顽固而难治的病,这两者有相互联系。凡是痼疾都是顽疾,凡是顽疾多半会变成了痼疾。医生如果能够治疗痼疾和顽疾,那就提升了水平。如何治痼疾、顽疾呢?关键在于审察病机,抓住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属,就是本质的意思,是要我们严格地把握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张仲景《伤寒论》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不就是辨证吗?辨证不就是抓住病机吗?这是我们治疗一切疾病的总法则,更是治疗痼疾、顽疾的法则。中医临床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审察病机、把握病机、善于辨证分析。比如本案这个病例,只要抓住了她是风痰阻络的病机,然后因证选方,选方准确,就可以出奇制胜。因此,中医临床一定要养成辨证论治的习惯,开处方一定要有汤方,要养成这个规矩。如果背不了汤方,想起几味药就开几味药,那样的医生是下工,是治不好几个疾病的。如何才能把方剂选准呢?有两个诀窍:一是要辨证准确,这是前提,尤其重要;二是对方剂要特别熟练,必须知道它的功效,并且必须在临床上熟练应用。

--引自《中医临床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