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益气温阳治鼻炎
2024-07-17
春暖花开,过敏性鼻炎也“搭着”春风到了。数据显示,过敏性鼻炎全球患病率约 10%~15%,我国部分地区高达40%,近20 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伴有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病程长者可并发鼻息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过敏性鼻炎的“病根”是患者的过敏体质,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有很大的临床优势。
传统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主要与人体肺脾肾阳气亏虚、卫外不固关系密切,当脏腑抵御能力减弱,风寒异气、花粉等不洁之气就会趁“虚”侵袭机体。李凡成表示,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达到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即固根本、防复发,治本和治标兼顾。
治本。1.益气法。益气法是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治法,主要是补益肺脾之气,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山药。肺主宣发,其气易散,故肺气虚者当补中有敛,可用五 味子、诃子。若有脾失健运的症状,可选用神曲、麦芽、白豆蔻、山楂、鸡内金。舌质胖或有齿痕是脾虚水湿内郁的重要体征,应注意选用茯苓、薏米、泽泻利水渗湿;舌苔腻是痰浊内盛的体征,要着重选用法夏、茯苓、白豆蔻、陈皮、苍术类燥湿化痰。2.温阳法。在过敏性鼻炎的病变中,温阳法以温补肾阳为主,同时也要注重温脾、温肺。温补肾阳以附子、巴戟天、淫羊藿、锁阳、蛇床子多用,温脾用干姜,温肺选麻黄、桂枝、细辛等。3.清热法。当肺内蕴热时,肺气宣降失职,导致外邪犯鼻,可发生过敏性鼻炎,需清热治疗。清肺用黄芩、栀子、桑白皮,清阳明(大肠)用葛根、赤芍、升麻、瓜蒌仁,清膀胱用黄柏、知母。4.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郁热证者,宜配伍凉血活血之品,如赤芍、牡丹皮、紫草、路路通、茜草;慢性鼻炎且舌有瘀点者,宜益气活血,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当归、川芎、丹参、桃仁、地龙等。
治标。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是过敏性鼻炎的“四联症”,李凡成表示,急性发作期针对缓解可改善患者不适。1.鼻痒、喷嚏、鼻塞。鼻痒、喷嚏属风邪,当取祛风止嚏之品治疗。虚寒证人群用淫羊藿、刺蒺藜、徐长卿、防风、荆芥,郁热证人群用蝉蜕、菊花、苦参、银柴胡,狂嚏不止者用全蝎、蝉蜕等虫类药物。2.流清涕。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抱怨,一到过敏季,就时刻离不开抽纸。“清涕如注”,非常难受。李凡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气不摄津或气化不利,津液失固所致,当佐以摄津之品,常用五味子、乌梅、诃子、石榴皮、鱼脑石、煅牡蛎等。
治疗过敏性鼻炎,李凡成教授有两个经验方,有需要的人可在医生辨证体质后服用。
加味玉屏风散。黄芪10 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银柴胡6克、蝉蜕6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芷6克、辛夷5克、黄芩10克,以上药物水煎后,温服。方中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银柴胡、蝉蜕祛风止嚏;五味子酸涩,敛肺止嚏;细辛辛温通窍,佐黄芩苦寒以平调寒热。此方适用于阵发性鼻痒喷嚏、鼻塞涕清、遇凉加重、舌淡红苔薄者。
清热止嚏汤。葛根15克、赤芍10 克、生地黄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黄柏6克、泽泻10克、红花6克、肉桂3克、细辛3克,以上药物水煎后,温服。方中,肉桂温阳化气,助知母、黄柏、泽泻清利膀胱,导热邪于下以降浊阴,所谓上病下治之法;取葛根、黄芩清肺与阳明之郁热;赤芍、生地黄、红花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有利调节免疫功能;细辛辛散,调节寒温,发散郁热,祛风止嚏。此方适用于喷嚏频作、鼻塞涕清、舌偏红者。
内服药物的同时,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治疗法。
滴鼻法。紫草、苍耳子(打碎)各 30 克,麻油或花生油浸过药面5小时,文火煎至苍耳子焦黄,去渣,以油滴鼻,每天 2 次。
吹鼻法。煅鱼脑石 10 克,冰片3 克,各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取少量吹鼻,每天 3 次。如鼻内发干,吹药后滴少量滋润剂。
烧灼法。用棉签蘸10%硝酸银溶液涂抹下鼻甲表面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黏膜,以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李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