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多脏调燮之消渴治法
2020-12-02
多脏调燮之消渴治法
—清肝泻心,滋阴润燥
适应证:消渴(2型糖尿病),阴精亏虚、心肝郁热证。症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增多,体重减轻,疲乏无力,或伴见烦躁易怒,失眠,口苦,心悸;或伴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胸闷,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数。
选方:清肝泻心汤合六味地黄丸。
用药:黄连4g,黄芩10g,炒山栀10g,柴胡10g,生地黄10g知母10g,百合30g,天花粉15g,干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0g,丹参10g,茯苓10g,泽泻10g。
加减:若烦渴甚者可加用石膏(或以寒水石代之)、玄参、石斛清热养阴生津;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益气养阴;大便秘结,可加用全瓜菱;若头晕目眩甚,伴有血压升高者,可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平肝之品;失眠者可加首乌藤、酸枣仁。
治验举例:粟某,女,62岁
2005年6月6日:消渴已久,间断服用西药,血糖控制欠佳。现以易饥为主,口微干,神疲乏力,目眩,大便自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BP110/80mmhg。近日空腹血糖14.9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3.01mmol/L。斯疾恒以肾虚津伤为本,心肝郁热为标,治本治标何以为主?余意若“三多”症状昭著,血糖超标甚者,当着重清肝泄心,反之则以治肾为主
【诊断】2型糖尿病。
【处方】炒山栀10g,百合30g,黄芩10g,川连4g,干地黄15g,山萸肉10g,山药20g,黄芪20g,天花粉20g,麦冬10g,知母10g,石斛10g,枸杞子10g,菊花10g,柴胡10g。14剂。配合西药格列齐特(达美康)、二甲双胍。
2005年6月21日:药后易饥感改善,复查空腹血糖8.05mmol/L,餐后血糖13.86mmol/L,较前明显改善,示燥热渐清,然消渴之成,多数医家认为系肾精亏损,燥热内生,移热脾胃,上熏心肺而成,消渴症状昭著者,先行清肝泻心乃权宜之举,滋补肾精为治本之法。
【处方】干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6g,黄连4g,炒山栀10g,生地黄10g,知母10g,百合30g,天花粉15g,枸杞子10g,菊花10g,麦冬10g,石斛10g。14剂。配合西药格列齐特、二甲双胍。
患者二投清肝泻心、滋阴润燥法,症状明显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近于正常,此后续以此方加减调整1个月,血糖降至正常,症状消失。
【按语】王教授治疗消渴之疾,若“三多”症状昭著,血糖超标甚者,着重清肝泻心,以清肝泻心汤为主方加减;若“三消”症状不明显者,可酌情撤减黄连、黄芩、山栀,而以补肾以治其本,喜用六味地黄丸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