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煎中药,要洗吗?
2020-12-02
煎中药,要洗吗?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见剂型,通过药材加水煎煮,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入水中,患者通过服用药液吸收有效成分而发挥治疗效果。中药汤剂的疗效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煎煮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汤剂疗效。而中药煎煮前要不要清洗饮片,是多数患者煎药时纠结和困惑的问题,那到底要不要提前清洗饮片?其实不需要提前清洗饮片:第一,我们从医院或者药店购买到的中药几乎都属于中药饮片,而中药饮片是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也就是说中药饮片已经过洗、泡、切、煅、炒、干燥等方法炮制,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调配煎煮,无需再次清洗。
第二,方剂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状(如蒲黄、三七粉等)或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如糖、苷类等)在清洗时会被洗掉流失,导致有效成分减少,影响中药疗效。第三,有的饮片在炮制过程中添加了醋、蜜、酒等辅料,这些辅料易溶于水,水洗后会导致这些辅料溶于水而流失,进而影响药物疗效。
中药煎煮其他注意事项:
一、切记不能用沸水浸泡药物,因为中药大多为植物类或动物类药材,药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直接加入沸水可以使药材表面的淀粉迅速糊化或蛋白质快速凝固,形成紧密的隔水膜,阻碍水分的进出,药物成分则难以溶解或向外扩散,最终影响药物疗效。而煎煮前通过加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可以使药材湿润变软,细胞充分吸水而膨胀,再开火煎煮有效成分更易于煎出。
二、注意中药煎煮中的“假煮沸”现象。中药水煎温度一般要达到100℃,药液才会沸腾,但是有些药液在未达到100℃表面就会冒泡或产生泡沫,如牛膝、款冬花、黄芪等含有大量皂苷的药物,会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产生泡沫,让患者误认为药液沸腾了而开始计时,结果导致煎煮时间过短而影响疗效,这时应该用筷子搅拌药液和翻动药材,等液面完全沸腾才开始计时为宜。(肖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