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饮食要少辛增酸,勿忘润燥
2022-08-29 10:06 作者: 陈其华
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指出:“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时节,夏天的暑气将慢慢消退,故有“处暑寒来”一说。但是,处暑节气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白天仍会感到比较炎热,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
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陈其华教授介绍,处暑是阴阳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所以在处暑节气,人们应该顺应阴阳变化来进行养生。
起居方面
适当增加睡眠
处暑后,应避免过早起床,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这样可以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开始蓄积保存能量,尤其对于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适当提早休息入睡,特别是午休,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适当“秋冻”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太寒凉为准,以提高机体对逐渐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此所谓“秋冻”之意也。适时秋冻,更有利于机体收敛阳气。
但是,早晚天气凉爽,需及时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由于老人和孩子抵抗力较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另外在夜间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饮食方面
少辛增酸
增酸是因为味酸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在处暑节气多食酸味食品是为收敛过旺的肺气;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不适合秋季的收敛之性,另外辛味食物多大香燥,容易耗伤人体津液,且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相对缺乏,所以处暑后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应适当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橘子等。
勿忘润燥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逐渐变得较为干燥,人体会因此不适,易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口干、眼睛干涩不适、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另外,随着气候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生津润燥的食物,防止燥邪伤肺。如梨子、冰糖、银耳、百合、石斛、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药物和食物,还可自己制作百合银耳羹等药膳。
运动方面
处暑养生要遵循“收养”这一原则,运动方面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肌收缩力增大。运动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养生药膳
处暑节气,陈其华教授推荐了两道养生食膳:
1、松花山药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山药20克,破壁松花粉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以水浸泡15分钟,大火烧开,文火煎煮15分钟,入粳米、山药煮粥。将成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食用之前放破壁松花粉。
功效:滋阴润燥、益气和中。
2、麻油石斛花生汤
材料:花生米500克,石斛50克,盐3克,麻油8毫升。
做法:将石斛、花生米分别挑选、清洗干净;石斛切成约1厘米长的节,花生米沥干;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盐,待盐溶化后,放入花生米、石斛,武火烧沸,文火煮约1~1.5小时,待花生米熟透,入口成粉状即可。食用前,淋入麻油。
功效:养阴润肺、补虚扶正。
陈其华教授提醒,处暑是大自然及人体阴阳交替的重要节气,人们要顺应自然变化,根据各自体质和身体状况,把握好处暑节气养生的方法,防病于未然,保持身体强健,保持心情愉悦。
陈其华: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中医外科、男科、皮肤性病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疗及养生保健有较深的造诣。主编和副主编专著20余本,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省厅级课题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2017年获得“国际中医男科学会杰出贡献奖”。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男科疾病,皮肤性病,各科疑难杂症等;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尿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胆囊炎及湿疹、神经性皮炎、脱发等疾病的诊疗;亚健康调理及中医养生保健与咨询。
门诊时间:周一、三、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