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孩子脾胃好不好?中医专家:看这三点……

2021-11-15 15:00 作者: 谢静

  刘女士的孩子小航今年五岁了,是个男孩。最近刘女士带小航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复诊,她惊喜地发现,经过半年的调理,小航的身高竟然增长了4厘米!

  原来,半年前,小航总是睡眠不安,而且大便干结,有口气,面色也不红润,即使平时吃饭食欲一直很好,但身材却还是又矮又瘦。刘女士非常焦虑,给小航补充了各种维生素、赖氨酸、锌等保健品,效果仍然不佳。

  小航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检查后,医生诊断为积滞,即脾虚夹积,胃强脾弱证。处方以健脾丸加减。经调理,小航食欲正常,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大便也恢复正常,睡眠安稳。

  那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脾虚呢?又该如何进行调理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李英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详细介绍。

  如何判断是否脾虚

  一看消化

  孩子是否有肚子胀、食欲不好、吃一点就饱了、频繁腹泻、大便稀溏或者经常消化不好、积食等情况。

  二看形体

  孩子面色黄没什么光泽、身体瘦弱、肉比较松软、眼袋重而且青紫、唇色淡白、毛发枯萎、皮肤干燥、指甲干裂、走几步就喊累。

  三看精神状态

  孩子安静内向少说话、不愿意动、总感觉困倦无力、懒得动弹、头脑昏沉、整日精神不济。

  如何调理

  一般来说,脾虚的孩子会有上述一些症状表现,另外结合孩子舌脉象特点来辨证处方,中医药疗效颇佳。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孩子生长发育依赖后天脾胃的滋养。脾虚会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也会导致孩子气血不足,易感冒,发育迟缓。

  临床上,我们常结合健脾、运脾、醒脾方法来调理孩子脾胃。同时指导家长给孩子捏脊、摩腹,内外治相结合。摩腹每次1~3分钟,每天1次,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捏脊每天可捏拿4~6遍,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家庭常用食疗方

  鸡内金散:

  鸡内金1个,瓦上焙黄,研细,加米糖适量,开水冲泡。每日1剂,分2次服。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

  山楂麦芽煎:

  山楂肉、麦芽各15克,香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有健脾消食,理气和中的作用。

  儿童保健专科门诊专家

  谢静:儿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药膳委员会顾问,湖南省儿童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委员。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儿童保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小儿脾胃病、抽动症、多动症、遗尿、汗证、过敏性疾病、小儿惊厥等。

  坐诊时间:周三下午(儿科门诊 )、周五上午(儿童保健门诊)

  李英: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孟清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欧正武名医工作室成员。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已在中文或科技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篇。

  擅长:儿童保健、矮小症、身高促进、性早熟、抽动症、多动症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如咳嗽、感冒、发热及体质调理、厌食、睡眠不安的中医诊治。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三、五、六全天

  杨静宜: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孟清教授。曾先后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学习儿童保健及青春期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擅长:中医药治疗性早熟、青春期月经病、儿童肥胖、矮小、厌食、体质调理、汗证、抽动症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等。

  坐诊时间:周六下午,周一、三、四、日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