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乱,备孕难,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
2025-09-12 15:39 来源部门: 妇产医学中心 作者: 杨正望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杨正望
不少女性在体检后得知,自己有子宫内膜息肉时,都会产生一连串疑问:子宫里怎么会出现息肉?它会不会带来严重影响?是不是必须做手术处理?
其实,子宫内膜息肉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特殊干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杨正望为大家详细解读子宫内膜息肉的本质、成因、治疗方式。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子宫内膜的腺体、间质和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可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部分息肉带有蒂部,部分则无蒂直接附着于子宫内膜表面。
好发人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其中育龄期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表现症状
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常规体检或其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1.异常子宫出血
月经期延长、淋漓不净;月经量增多(月经量明显增加,更换卫生用品频率提高);非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等。
2.生育相关问题
息肉可能影响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的着床,导致备孕困难。
3.白带异常
若息肉发生继发感染或坏死,可能出现血性白带或脓性白带,伴有异味。
4.腹部疼痛
当息肉体积较大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或引发子宫收缩,导致下腹部坠胀痛,此情况较为少见。
为什么会长息肉?
目前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研究认为其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内分泌因素
若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异常升高(比如肥胖、压力、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2.炎症因素
长期妇科炎症可能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
3.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对子宫内膜产生刺激,诱发息肉。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经阴道超声检查
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5天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这个时段内膜较薄,息肉与周围组织对比更明显,可提高检出准确率,这是最常用、无创且高效的检查方法。
宫腔镜检查
通过微创手术,将一根带摄像头的细管经阴道、宫颈放入子宫腔内,可直接观察子宫腔内情况,清晰识别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医生可在检查的同时将息肉摘除,摘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会不会有癌变风险?
绝大多数(超过95%)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病变,恶变概率较低。但存在以下情况时,恶变风险会相应增加:
▲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一种常用于乳腺癌治疗的药物);
▲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
如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1.无症状、小体积(直径<1厘米),定期随访
对于无症状、小体积(直径<1厘米)的子宫内膜息肉,可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无需立即干预。
2.有症状、大体积(直径>1.5厘米),手术切除
存在明显症状、息肉体积较大(直径>1.5厘米)、绝经后发现息肉或备孕受影响的患者,建议首选宫腔镜手术切除。
3.术后有/无生育需求,药物治疗
术后反复发作的小息肉,若患者有生育需求,需继续药物治疗以改善妊娠环境;无生育需求者,以维持正常月经周期、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4.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日常调理
日常生活中,需注重饮食、体重、情绪的综合调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降低息肉发生与复发风险。
医生提醒,若体检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无需过度焦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妇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年龄、症状、生育需求、息肉特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确保获得科学、规范的医疗干预。
杨正望: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妇产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重视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诊治女性疾病,尤其是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10余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或主编专业著作8部。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生殖系统炎症、子宫内膜疾病等所致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和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以及亚健康和肿瘤疾病的术后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