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也会“中风”?视力急剧下降,要警惕这个病!抢救黄金时间仅有90分钟
2024-07-10 10:57 来源部门: 眼科 作者: 颜家朝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 颜家朝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指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全部或部分的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的缺血、坏死,视力突然丧失的一种眼科急重症。
因为与内科疾病“脑中风”有着相似的发病机制,都表现为急性的功能受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也被称为“眼中风”。
日常生活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存在长期生活不规律、嗜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有血管炎症等疾病时,年轻人也可能发生本病。
为什么会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颜家朝进行了详细介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
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各种血管栓子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常见的栓子有胆固醇栓子、钙化栓子、脂肪栓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等。除此以外,动脉硬化、血管炎症、眼压增高等也是其病因。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还与一些全身疾病有关,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颈动脉斑块、糖尿病等,都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危险因素。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症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好发于单眼,罕见双眼发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生时,一只眼睛视力会突然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失明。部分患者可先有一过性视物模糊、头痛、头昏等前驱症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
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通常要检查视力、眼压、眼底视网膜等的情况,还要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客观检查,如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电脑视野等。
其他如血常规、血小板、胆固醇、血脂、血沉、全血黏度、血糖、颅脑MRI、颈动脉彩超等检查都有助于分析病因。患者眼底典型表现为视网膜呈广泛性乳白色半透明浑浊、水肿,视网膜黄斑区呈樱桃红点。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关键是恢复血供,要扩张视网膜血管、吸氧、降低眼压和支持营养治疗,同时注意治疗心脑血管等相关的疾病。
人体视网膜组织耐受缺血缺氧时间为90分钟左右,如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达到2小时以上,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将难以恢复。
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一侧眼睛无痛性、突发视力严重下降,应高度怀疑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尽快到最近正规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消除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潜在因素。
其次,应保持身心健康、生活规律、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不疲劳用眼。日常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认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中医“暴盲”范畴,又称“落气眼”。中医认为,本病可由气滞血瘀、痰热上壅、肝阳上亢、气虚血瘀,引起目中脉络闭塞,神光无以发越,致视力急剧下降。
治疗上以通为要,需活血化瘀、通络明目,也可以配合针刺睛明、球后、瞳子髎、承泣、合谷、内关、太冲等穴位。
医生提醒,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对视力危害极大,若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患眼视功能永久损害,视力无法恢复,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眼视功能的“视力杀手”。因此一旦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要立即就医,积极治疗。
颜家朝: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医院首届十佳青年医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厅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及省厅级科研课题6项,副主编、参编专著6部,发表SCI 2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6项。
擅长:各类眼底病、眼表及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眼科围手术期的中西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