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频、手脚凉,中医建议:服用桂附地黄丸
2023-09-28 15:07 来源部门: 眼科 作者: 张健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张健
有的人上岁数以后,会出现手脚怕冷、夜尿频多等问题,中医认为,这与肾阳虚有关,应从补肾助阳的角度着手解决,桂附地黄丸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典中成药。
桂附地黄丸源出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后世的地黄丸类方,包括六味地黄丸,都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桂附地黄丸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等配伍而成。这个方子与金匮肾气丸的区别只是一味药,即将桂枝改成了肉桂,以达到引火归元、扶助肾阳的目的。
▲ 桂附地黄丸中的肉桂、附子,性辛、甘、大热,温补肾阳,是针对病机的主药,故为君药。
▲ 熟地黄补血滋阴,山茱萸既温补肾阳又益肝肾之阴,山药益气健脾补肾、培补肺气,此三药针对肝脾肾三阴并补,可收“阴生阳长”之效,共为臣药。
▲ 茯苓健脾补中,助山药健脾;泽泻利水渗湿,清利下焦湿热,又可防熟地黄滋腻;牡丹皮清肝胆相火而凉血,防温药化燥,此三药甘淡寒凉,与君药相反相成,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之功。
在临床上,桂附地黄丸常用于四类疾病:
由肾阳亏虚、腰府失养所致的腰痛
症见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舌淡、脉沉细;也可用于腰肌劳损见上述证候者。
由肾阳衰弱引起的水肿
症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伴心悸、气促、畏寒神疲、腰部酸胀、小便不利,舌淡,脉沉细。
由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所致的喘证
症见喘促日久、息短气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不得续,咳嗽时轻时重,常因咳而尿出,或尿后余沥,面青肢冷,脉微细或沉弱;也可用于慢性支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由肾气不足导致的消渴
症见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耳轮干枯,舌淡苔白,脉沉细;也可用于糖尿病见上述证候的人群。
张健介绍,桂附地黄丸针对的证候,几乎都带有畏寒怕冷,因此若患者有明显的潮热迹象,则禁止使用。此外,在用药之前,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医师并按处方正确使用为宜。
张 健: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首届名医,湖南省名中医,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张怀安学术经验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临证60万次,使不少盲人重见光明。在治疗青光眼、视网膜血管病、眼底退行性病变等疑难眼病有较好的疗效,是海内外颇具名望的中医眼科专家,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主编眼科专著16种,副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等著作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普文章5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