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专题报道:六十薪传中医梦 德馨致远向未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60年发展成果
2024-02-07 10:12 来源部门: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12月8日第5961期第8版)
▼
六十载磨砺前行,一甲子成就辉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3年7月1日,最初占地40亩,仅有1栋门诊住院楼,建筑面积 0.53万平方米,开设病床50张。历经60年的传承创新发展,现已成为湖南省医教研龙头中医医院。
60年薪传,成长跃变。
医院是“七五”期间全国7所重点项目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1994年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省级示范中医医院,2008年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入选“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2023年入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紧急救援指导中心、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60年薪传,沧桑巨变。
现东塘院区医疗用地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包括至仁楼、至和楼、至诚楼、传承创新大楼(在建)、制剂楼、杏源办公楼、门急诊楼、医技楼等。现拥有临床科室52 个、医技科室10个,编制床位1800张,开放床位2018张,年门急诊人次近170万,年住院人次近7万。在建的岳麓新院区占地面积164.5亩,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规划床位1480张,医院正式迈入“一院两区”发展格局。
60年薪传,人才蝶变。
实施“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精诚留才”四大工程,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在职职工2519人,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3名,全国人大代表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4个,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3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3名。博士生导师40名,硕士生导师150名,二级教授29名,高级职称481名。
60年薪传,发展质变。
全面实施“中医领尖、西医领先、人才领路、管理领航、医院领跑”的“五领”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发展张弛度、行业知名度、患者舒适度、社会美誉度、职工满意度”五个维度精准发力,统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西医融合发展、医教研协同发展,医院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明显提升,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全国前5%行列,获得A+等级,并在2022年度绩效考核中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固本强基——党的建设阔步新征程
抓牢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医院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实施“提神醒脑、固本培元、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扶正祛邪”党建“五大工程”。强化创新驱动,健全规划计划统筹、周调度-月例会-季讲评-年述职、党建业务同向责任、党建工作保障“四大机制”,促进党建业务机制融合。强化内涵发展,聚焦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四大主业”,促进党建业务载体融合。强化问题导向,破解医疗改革、人才发展制约、医院发展、群众急难愁盼“四大难题”,促进党建业务组织融合。2020年,医院党委获评“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入选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单位。
筑牢支部根基,强化战斗堡垒。医院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支部建在学科专科上。目前,医院设13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69个党支部,党组织已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基本实现了党支部与业务科室“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局面。截至2020年底,所有支部均已达到“五化”建设合格标准,党建标杆医院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医院已创建1个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层党建示范点,已完成2批“基层党组织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评选工作,创建3个党建工作示范区、21个党建工作示范点、16个“双带头人”示范岗、27个党员先锋示范岗。
深耕特色——医疗服务迈上新台阶
中医能力大步提升。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鼓励医护人员使用非药物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持续挖掘中医药内涵和规律,先后提出了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不孕症中医生殖“五论三法”、心病“四时调阳”、眼科水血同治等理论,在行业和学术界留下厚重的一笔。目前,医院拥有中医特色门诊和特色治疗室43个,开展各类中医治疗技术98项,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年诊疗人次达22万;刘氏小儿推拿和“潇湘三伏三九”治未病系列保健技术入选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
药事服务稳步增强。医院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放心中药”工程,在湖南省率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单剂量分装精优中药饮片供应。近3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90.54%以上,住院中药饮片医嘱合格率91.78%。在全省中医系统首家开设药学门诊,指导患者合理使用中药。医院中药制剂能力突出,现有88个制剂品种,可生产20种各型制剂,是湖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研发服务能力最强的院内制剂研发生产平台,拥有以鳖龙软肝片等为代表的30多种年产值过百万元的中药制剂。
中医护理同步凸显。全面推行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运用,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完善并修订129个病种中医护理常规,建立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开展43项中医护理技术,每名护士掌握6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逐步形成了“一科一特色,一人一专长”的服务模式,中医护理覆盖率达95%。护理团队受邀参加德国首都健康大会,并作中医护理专题报告。
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实现新飞跃
医疗设施设备配置更加先进。医院实现了诊疗和临床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总值超过8亿元。配备手术部19间洁净手术室(含DSA杂交手术室),每年可开展超过1万台大中型手术,能开展不停跳冠脉搭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大关节置换等手术。医院配有轨道物流传输系统、PET-CT、MRI、人工心肺机等大量高精尖设备,开设了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南地区最大的全自动中药煎药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已通过ISO15189国际认可,配备湖南省首套CCM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
急危重症救护体系更加完善。医院高水平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心衰中心建设;现有中心ICU、神经外科ICU、心胸外科ICU、烧伤ICU、儿科 ICU等5个重症监护病房;作为长沙市首家评为120急救分站的省级医疗机构,下设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砂子塘、黎托、城南永济、含浦4个120急救站点,辐射服务周边群众约200万人。
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更加成熟。医院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顺利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四级评审,加强了“互联网+移动医疗”建设。
现代医院治理体系更加优化。医院不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内部审计,扩大内审项目类型和覆盖范围。不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方案。不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医保对医护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强财务精细管理,设立总会计师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立医院价格管理委员会,防范财务经济工作风险。
因材施教——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
高标准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医院先后建立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护理学等14个教研室。每年承担临床类126门课程、2万余学时的理论课、1.3万余学时医学类实验教学任务。开设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获湖南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 6个博士学术学位二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领域、7个硕士学术学位二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具有招生资格。
高质量开展后期临床教学。医院与学校共建医学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总面积约48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实验室56间、多媒体教室4间,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创“教学模拟医院”。2014年,医院入选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2020~2021年相继获评国家中医(全科)规培双重点专业基地,2022年获评全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门诊试点单位,2023年获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推陈出新——科研管理实现新突破
科研成果迸发增长。医院秉承“科技强院”理念,落实“六强六重”科技发展方针。以打造“传承中医理论,深耕中药创制,揭示机制效应,促进临床转化”科技链为重点,围绕重点病种主要研究方向,已建立2个病种的研究型门诊,1个病种的研究型病房,首批通过 CAP伦理审查体系认证。2020年至今,新增中医药纵向科研项目70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4800余万元。主编学术著作8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近1200篇,其中SCI论文130篇、CSCD论文320篇;获批各类专利15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30项;获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获得各类学会科技进步奖66项。
专科学科迅猛发展。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方的良好局面。目前有3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学科、2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个国家卫生部中西医结合妇科腔镜培训基地、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有湖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等省级平台项目31个。医院先后获得国家首批新药(中药)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中药)培训基地、国家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传承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救死扶伤——社会公益取得新成效
创建医疗联盟,打造湖湘中医医院网络。2014年,医院牵头组建“湘中医”医疗联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强基层惠百姓”为目标,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一批名科名医。目前,“湘中医”医疗联盟旗下已成立23个专科联盟以及1个专病联盟,辐射到湖南省14个市(州)不同层级的247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较大提升。2019年始,医院先后启动衡阳县中医医院、湘阴县中医医院和博罗县中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运营。
担当公益使命,下沉湖湘中医优势资源。医院大力开展基层医疗服务,共帮扶608家基层医疗机构、线下培训指导1.3万位基层医疗人员、开展线上远程医疗协助1759次、线下为5.4万名群众提供优质精准的中医药医疗服务、线上咨询及复诊2.7万人次、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义诊进机关进基层社区542次、西学中特色护理培训班培训学员347人次。医院不断加强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和援疆援藏工作,派出207人对口支援靖州县中医院、新田县中医院、安化县中医院;派出4名职工干部前往汝城县参与乡村振兴;派出10名医疗干部人才援疆、援藏,指导当地医院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心希望计划”“福康工程”“明天计划”“天使妈妈”等系列公益活动,获“中国儿童慈善奖—项目创新奖”“湖南省十大爱心单位”等荣誉。
助力疫情防控,贡献湖湘中医救治力量。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院勇担中医使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在全国率先开设新冠肺炎中医康复专科门诊,承担并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6万人次,在院内做到了“零漏诊”“零感染”“零事故”。作为湖南省中医药防控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牵头制定中医药诊疗方案,派出10名专家分赴市(州)指导。选派两支医疗队及2名专家共47名队员驰援湖北,选派全省唯一一名中医专家援非抗疫。率先推出扶正祛邪“时行感冒1号方”,超过30万人次使用。2022年选派12批抗疫队员共260人支援河南、吉林等地抗疫。医院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面向世界——国际交流立足新起点
推动中医药服务国际化输出。早在20世纪 80 年代,医院眼科教授张怀安就成功治愈日本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被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专题报道。2006年,熊继柏教授受邀赴阿尔及利亚,成功为时任总统布特弗利卡治病。2018年底,医院集团迪拜分院成立。2020年,“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成立。2021年建立“湖湘柬埔寨中医药中心”,中医药特色技术输出至柬埔寨及周边东盟国家。
推行中医药人才国际化培养。积极承担境外留学生临床教学与培训工作,自2018年起,为来自厄立特里亚、苏丹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硕士、博士、进修生共346人次开展中医药临床实习和培训工作。为来自苏丹、加纳、赞比亚等3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国际友人提供线上线下中医药培训和中医药文化体验等相关服务。
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宣传。2022年3月,医院成为湖南省首个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并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医院代表先后应邀出访巴基斯坦、泰国、德国、荷兰等国家。2023年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医院党委书记程博受邀在中非中医药合作论坛作专题报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镇华向非洲多国贵宾详细介绍中医四诊方法,为博茨瓦纳驻华大使开具中药调养处方并复诊。
大医精诚——文化建设续写新篇章
做强医院文化。医院主动承担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广科普知识的职责与义务,着力建设中医特色、党建红色、生态绿色、家庭底色、廉洁本色“五色”文化体系,努力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医院策划制作《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医道文脉》等中医宣传片。2016年,医院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思想理念,凝炼成“天地人和 止于至善”医院精神并修建文化墙。医院大力建设制度文化,出版医院管理制度丛书《岐黄司职》《仁和弘道》《杏林问矩》,制定《卓越服务员工手册》等。
做实廉洁文化。医院打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及时修订《医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清廉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党风廉政建设考评方案》,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严格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惩治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结合中医药文化构建“正气于心、精诚于仁、衔恩于善、上工于治”的廉洁文化,打造中医药廉政文化长廊、开办“岐黄话廉”公众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做优品牌文化。医院团委下设10个职工团支部、1个研究生团总支(下设27个团支部),注册志愿者 760 人,志愿服务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团队或个人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活力团支部、湖南省青年奖章、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南省最美丝路青年集体、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做细“家”文化。医院力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建立疾病慰问、生日祝福、子女就学奖励等机制,大力加强人文关怀和爱院荣院建设,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制定院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来保障职工权益,建成高质量的职工活动室、健身房等运动休闲场所,组织开展国际妇女节健步走、院歌红歌拉歌赛等活动。荣获“省级文明医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点医院”“长沙市慈善定点医疗单位”“湖南省十大爱心单位”等称号。
继往开来——精诚团结擘画新蓝图
仰德尽术六十载,精诚仁和向未来。新征程、新起点,在庆祝医院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医院总结成绩、继往开来,不负新时代的新机遇。
放眼未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体员工将精诚团结,紧紧围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中心任务,坚定中医药守正创新,牟定“十四五”建设目标,笃定高质量发展航向,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保障工程、人才强院战略工程、医疗服务提质工程、教学质量攀升工程、科研创新驱动工程等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研究,全面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全力抓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和“一院两区”建设,把医院建设成为临床与科研有机结合、中医药特色浓郁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中医医院,努力实现“中医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科荟萃、综合实力领先”的医院愿景,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中彰显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