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清肠排毒”保健品,肠子长出“豹纹”!专家提醒:这类成分要小心……

2022-10-17 08:30 作者: 黄萍

李女士最近有些烦心,她在体检时发现了一些异常。医生通过肠镜发现,李女士的大肠表面竟呈现出黑色,长得像“豹纹”。

医生仔细询问后得知,原来,李女士为了减肥,长期服用了某种自称可以排毒、排宿便、养颜的保健品,而该保健品中含蒽醌类泻药,这才导致了李女士大肠变黑……

为什么肠道会变黑?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预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吴洋鹏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大肠黑变病

李女士肠道变黑的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大肠黑变病。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一种以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

内镜下可见散在于正常粘膜上色素沉着,呈豹皮纹状、蛇皮样,有斑点状改变,为黑色、棕色或暗灰色,无色素沉着处还可见黄色兼淡红色的斑点。大肠黑变病临床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一般都有长期便秘史。

大肠黑变病中腺瘤性息肉及肿瘤均无色素沉着。故在色素沉着区的肠粘膜中发现某一区域无色素沉着时,则要警惕新生物的可能。

吴洋鹏主任提醒,大肠黑变病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利于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或肿瘤,方便及时治疗。


病因

多数学者认为,大肠黑变病的病因是患者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纤维素少,使胃肠反射减弱,蠕动减少,引起习惯性便秘或出口处便秘,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前壁粘膜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导致排便困难。

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可导致大肠黑变病,如大黄,番泻叶等这些蒽醌类化合物及代谢产物在大肠壁上被吸收并沉积下来,导致大肠变了色。


如何预防大肠黑变病

一般认为,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9-12个月可发生大肠黑变病。故预防大肠黑变病,首先要停止使用蒽醌类泻药,一般停药后4-12个月色素可消失。

吴洋鹏主任表示,解除便秘,可减少大肠黑变病和大肠新生物的发病率。习惯性便秘患者不应滥用泻剂,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食纤维素食物,锻炼身体,增加肠蠕动。出口处便秘者可以酌情考虑手术疗法。


吴洋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微创及内镜全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从事微创外科临床多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积累了大量的手术临床经验。现在中医附一微创外科-内镜中心,承担内镜下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内镜下复杂病例治疗、内镜急诊及会诊,内镜门诊中医特色治疗工作。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余项。

擅长:胃肠镜下诊疗技术:胃肠道息肉、早期癌、粘膜下肿瘤、消化道溃疡,贲门失弛缓征,各种消化道异物,消化道出血,晚期癌症,各种疑难肠瘘的胃肠镜下诊断及治疗,擅长脾胃病的中医特色治疗。


黄萍:主治医师,从事胃肠镜工作十余年,湖南省早癌协作组成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

擅长:能熟练操作胃肠镜,进行消化道疾病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如: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诊断及内镜下粘膜病变切除治疗;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营养管的置入,鼻胆管剪断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套扎组织胶(硬化剂)注射治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