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养生要注意这些事……

2022-10-09 08:50 作者: 曾英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昼渐短,夜渐长,寒气渐生,万物逐渐萧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曾英提醒,寒露时节,气候多变,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多事之秋。

寒露时节,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寒冷的刺激一方面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上升,加重心脏缺血、缺氧,加上“秋燥”使得体内缺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各种心脑血管事件。

另一方面,寒露时节也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感染诱发心脏负担加剧,极易加重心衰发作。

寒露时节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正确养生?心血管病科曾英主任医师进行了详细介绍。


起居有常,增减衣物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起居有时,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切勿盲目秋冻。

“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脑,因此我们平时外出要注意头面部的保暖。

此外,“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寒露以后尤其应注重足部保暖。每天晚上可配合姜片、艾叶、红花等中药足浴。足浴水温以40-50度为宜,每次时间20-30分钟,以全身舒展放松,微微出汗为度。


保养阴精,预防凉燥

中医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过后,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因时制宜,以保养阴精为主,预防凉燥。

饮食应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莲藕、百合、沙参、雪梨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室内保持一定湿度,注意适当补充水分。


加强锻炼,陶冶情操

寒露时节,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慢柔的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运动。

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晴朗天气,吃完早饭之后的9-10点。每周锻炼一般不少于3次,每次持续20-40分钟,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宜运动并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同时,寒露时节,秋风萧瑟,易引起凄凉之感。我们应当积极调整心态,适度宣泄积郁之情,根据身体状况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陶冶情操,保持乐观豁达情绪。

曾英主任医师提醒,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坚持合理用药是防止疾病恶化的关键。还应当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心率、血糖,当血压、心率波动以及其他病情变化时,积极按照医生医嘱调整药物,控制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发生各种心脑血管事件


曾英: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曾在中国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熟练处理心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抢救。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女医师协会理事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心力衰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主持省厅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篇。曾获得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疾病,以及介入术后随访和中医药调治。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