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学经典 用经典》 “巧”安心神治疗失眠心悸

2020-11-30

《学经典  用经典》

“巧”安心神治疗失眠心悸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不少人为失眠所困扰。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导师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对失眠治疗的独到经验有三点:第一,失眠宜分年龄老少而辨虚实;第二,不可忽视阳虚失眠;第三,虚证失眠须守法守方持续进行。他治疗失眠依据证型的不同,有几个经验方。一是痰热内扰用黄连温胆汤。二是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用孔圣枕中丹合酸枣仁汤,在使用这组方剂时熊老特别强调龙齿安神的功效和炒枣仁的使用,常说陈士铎曾盛赞枣仁为“安心上不寐之圣药”。

我在继承导师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不寐有如下认识:不寐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是由于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导致心神失养。实证则由于肝郁化火扰心,或痰热内扰于心导致心神不安。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正如《内经》中所说,不寐是由于“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

在不寐的辨证施治中,我特别注重不寐与心、与心神的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神赖心血滋养、赖心阴宁静。气血充足,心有所养,神安则寐;反之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神不安则不寐。基于上述理论,安心神、养心神对不寐的治疗尤为重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还可以引起心悸,因此在临床上失眠和心悸经常“牵手”出现,经过中医辨证施治后经常是两个病都好了。来看一下我的个人验案:

周某某,男,64岁,长沙人,商人。因失眠、心悸20余年20181127日就诊。A型人格,性情急躁,控制欲强,初诊时几乎不给医生说话的机会。自述因工作压力大长期思虑较重以致长期失眠,曾因紧张、疲乏时频发室性早搏。刻下症见:失眠、心悸、胸闷、气短,心烦易怒,喉中多痰,尤其是夜间自觉咽后壁有粘痰,时时欲清嗓吐痰而影响睡眠。舌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气郁痰热扰神,心神不安,予柴胡龙牡散合黄连温胆汤龙骨改龙齿,加炒枣仁、合欢花,另备鲜竹沥汁20ml,加入药汁同服。嘱其畅情志,少思虑;可用合欢花泡水代茶饮,黄花菜煲汤食用。124日复诊时患者情绪转佳,能与之正常沟通。自述服药后一剂起效,前述诸症显减,尤其是咽喉部舒适,后坚持治疗1月余,入睡快,睡眠深,无早醒,喉中痰涎已止,精神转佳。

综合上述病历,我们可以看出祛除外邪以安心神,补养气血以养心神对失眠的治疗都很重要。治疗失眠除了药物还可以食疗,《养生论》里有一句话叫“合欢解忿,萱草忘忧”,合欢花具有清心解郁安眠的功效,泡水代茶饮服用方便;萱草就是俗称的黄花菜,《本草纲目》里说:“其苗花甘凉,作葅利胸膈,安五脏,令人欢乐无忧”可见萱草有理气安神的功效,可煲汤食用均可,这很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同时,对于失眠患者还应注意精神生活调摄:减少思虑,清淡饮食,规律作息。(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