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医案(连载十九)】 肾囊风
2024-07-12
幺某,男,60岁。2009年10月9日初诊。
患者小腹坠胀感9年。刻下症见:小腹坠胀,阴囊潮湿且痒,阴囊肿胀热敷后可消失,大便溏稀,尿黄,寐可。舌紫,苔黄腻,脉弦细且滑。辨证:肾虚风乘。治法:温补肾阳,除湿祛风。
处方:生晒参15g,生北芪15g,紫丹参10g,升麻6g,制香附10g,大腹皮15g,薏苡仁30g,芡实仁30g,小茴香10g,制川朴6g,佩兰叶10g,金樱子10g,金银花15g,生甘草5g,阿胶珠10g。7剂,日1剂,水煎内服。
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川楝子15g, 皂角刺15g,蝉蜕10g, 薏苡仁30g,芡实仁30g,紫苏叶6g。7剂,日1剂,水煎外洗。
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好转,但仍有少腹坠胀,肠鸣,自感尿后阴囊肿胀,旁侧潮湿。舌淡,苔白腻,脉弦小。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处方:生晒参12g,生北芪12g,紫丹参10g,升麻6g,川杜仲12g,大腹皮10g,小茴香10g,荔枝核10g,佩兰叶6g,菟丝子10g,金樱子10g,生甘草5g,阿胶珠10g,山萸肉10g,正锁阳10g,路路通10g。7剂,日1剂,水煎内服。
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沿石粉100g。l剂,上药共研末,以纱布袋储之,扑患处。
服上方后,各项检查指标正常,疾病痊愈。
按语:此证属中医学肾囊风范畴,亦称阴囊风、绣球风、肾风、肾囊风疮,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本病是因肾气亏虚,风邪外袭,或肝经湿热下注而致,以男子阴囊干燥作痒、起疙瘩形如赤粟、搔破后浸淫流水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明代以前有文献称为阴湿疮、湿疮、阴下湿痒、阴囊湿痒、阴疮等名。《杂病源流犀烛·前阴病》曰:“阴囊湿痒者,由于精血不足,内为色欲所耗。外为风冷所乘,风湿毒气乘虚而人,囊下湿痒,甚则皮脱。”因
于虚风乘所致者,症见阴囊潮湿发凉、汗出瘙痒、畏寒喜暖、腰酸藤软、舌质胖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除湿祛风。外用方祛湿止痒治其标。内外合治,标本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