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症(连载四)】---一侧眉棱骨疼痛案

2024-12-12

【诊疗经过】

龙某,女,12岁,湖南省石门县人。

初诊:1979年5月6日

病儿右侧眉棱骨阵发性疼痛,每天发作达十余次,每次发作半小时不到一小时,呈阵发性,发作时病儿呼叫,疼痛不已,呻吟不止,疼痛剧烈,呕吐频频。当时县城医院条件有限,缺乏B超、CT等检查设备,西医诊断不明确,病程已一年余,诸治不愈。舌苔白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不明确。

中医诊断:痰浊夹风之头痛证。

病儿头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头痛发作时伴呕吐,结合舌苔白腻辨证属“痰”;第二个特点就是头痛呈阵发性,病儿一阵阵的掣痛,所以考虑夹“风”。本来疼痛部位固定的头痛多属瘀血,但瘀血疼痛的特点是刺痛,痛无休止。而这个病儿是个小孩,且没有外伤史,疼痛呈阵发性,所以暂不考虑血瘀所致。因此,本病诊断为痰浊夹风的头痛。

拟方:导痰汤加白芥子合天麻止痉散。

处方: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胆南星3g,炒白芥子10g(包),天麻15g,僵蚕20g,全蝎3g,蜈蚣半条(去头足)。15剂,水煎服。

二诊:1979年5月20日

病儿服药半个月后,头痛大减。家属代诉服药以后,头痛没有大发作,只每天小发作1~2次,也不再呼叫、哭闹,呕吐亦止。但头痛发作时有头晕,现在头晕比头痛更明显。舌苔转薄白,脉滑。原方再进10剂。

处方: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胆南星3g,炒白芥子10g,天麻15g,僵蚕20g,全蝎3g。10剂,水煎服。

病人痊愈。

【简要阐析】

1、关于局部头痛的辨证

辨治局部头痛,固定部位的头痛,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肿瘤头痛。疼痛常在肿瘤生长的部位出现局部疼痛,甚至涉及整个头部。但是,肿瘤疼痛的部位是有重点的,一般与肿瘤生长的位置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非常先进,CT、MRI等检查就像透视眼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肿块的有无及肿块的部位,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瘀血头痛。瘀血疼痛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外伤,另一种是久痛入络,有些病人头痛反复发作几十年,病邪入络,形成络脉瘀阻。瘀血头痛的位置固定不移,呈压痛、刺痛的疼痛特点。此外,还有舌紫,面色发暗,唇色发暗,爪甲青紫,尤其是疼痛的时候,面色发暗特别明显,这些都是典型的瘀血征候。

第三,痰浊头痛。痰浊头痛的特点是伴有胸闷、呕吐。《证治准绳·头痛》曰:“因痰饮而痛者,亦头昏重而痛,愦愦欲吐。”说明痰浊头痛以伴见呕吐为特征,有的病人呕吐尤其明显。

其他还有偏头痛、雷头风等,这些都属于个别情况。

2、关于导痰汤和止痉散

导痰汤出自《严氏济生方》,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了胆南星和枳实,该方具有燥湿行气,化痰浊之功,后世将其作为主治痰浊头痛或头晕的主方。临床主要用此方来治疗痰浊头痛,而痰浊头晕多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在使用该方的时候可以加竹茹,取止呕化痰的作用。

止痉散是后世的验方,方剂学教材里载其出自《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由蜈蚣、全蝎两味药组成。我临床使用的时候经常加入天麻、僵蚕,因此命名为天麻止痉散,这四味药共同起到熄风止痉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抽搐、挛急等各种痉挛性疾病,还可以定眩晕。因此天麻止痉散既可用来治疗风邪头痛,也可以用来治疗口眼㖞斜,还可以用来治疗抽动症。

---引自《中医临床奇迹》


国医大师熊继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