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自救指南
2025-05-23 16:40 来源部门: 营养科 作者: 许畅
短肠综合征是什么
短肠综合征,从名字上看,就知道和小肠的长度有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小肠有 5 - 7 米长,它就像一个精密的 “营养加工厂”,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但当小肠由于各种原因被大部分切除后,剩余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营养供应,就会出现短肠综合征 。比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引发大量小肠坏死,或者肠扭转引发大量肠坏死,就不得不切除坏死肠管,若剩余的肠管不多,就容易形成短肠综合征。
小肠被大量切除后,食物的吸收面积大幅减少,就像原本宽敞的仓库被缩小了好几倍,营养物质来不及被充分吸收就被排出体外。这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腹泻,而且往往比较严重,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变稀。由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还会逐渐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体重减轻、肌肉萎缩、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各种维生素与电解质缺乏的症状也会相继出现,胆结石、肾结石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大。
短肠综合征的发展阶段
短肠综合征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对方式。
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出现在大量小肠被切除后的早期,也被称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剩余肠道的吸收面积严重不足,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筛子,不仅无法有效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连胃液、胆汁、胰液这些对消化至关重要的消化液分泌也变得紊乱。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泻,而且往往比较严重,一天可能会腹泻十几次甚至更多,这是因为肠道无法吸收水分和营养,还丧失了部分消化液,导致大量稀便排出。频繁的腹泻又会进一步引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电解质紊乱则可能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酸碱失衡会让患者感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如果不及时进行液体治疗和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储备会迅速耗竭,身体会越来越虚弱,甚至失去代偿的机会,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腹泻急性期可能会持续 4 - 8 周或更长时间,患者和家属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给予足够的耐心 。
代偿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恢复,患者会逐渐过渡到代偿期。在这个阶段,小肠的吸收功能开始慢慢增强,就像一个慢慢修复的机器,逐渐恢复部分功能。肠液的丧失也逐渐减少,肠黏膜开始出现增生,绒毛变长、隐窝加深,肠道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有所增加。代偿期的时间长短差异较大,主要与剩余肠道的长度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有关。如果剩余肠道较长,机体代偿能力较强,代偿期可能只需要数月;而如果剩余肠道很短,机体代偿能力又弱,代偿期则可能长达 1 - 2 年。一般来说,小儿由于生长旺盛,新陈代谢快,代偿时间会比成人短一些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开始尝试肠内营养,也就是从胃肠道给予营养。但要注意选择容易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并且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剂量,这样可以刺激肠黏膜的生长,帮助肠道更好地适应和恢复功能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含容易吸收脂肪(MCT)的水解蛋白制剂,因为此时患者的肠管吸收面积大为减少,对脂肪和完整蛋白质往往不能很好吸收,容易出现脂肪泻(大便常规中出现未吸收的脂肪球),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也时有发生 。
代偿后期
当患者进入代偿后期,肠道功能已经逐渐恢复,具备了一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此时,患者可以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日常经口营养。一开始,应选择高蛋白质、低脂肪和低渣少糖的膳食,如鱼肉、鸡蛋等,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保持营养均衡。如果大便量较多,还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从肠内营养过渡到日常饮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肠内营养制剂要逐渐减量,日常膳食逐渐增加,直到患者能够完全食用普通膳食。但有些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代偿不完全,可能不能完全停用肠内营养制剂,需要继续维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短肠综合征患者来说,营养支持是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营养管理对维持患者生理代谢、改善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小肠大量切除,肠道吸收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因此,科学合理的营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为患者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还能帮助肠道更好地适应和代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像给一台受损的机器提供合适的燃料和维护,使其尽可能正常运转。
急性期营养管理
肠外营养支持
在短肠综合征的急性期,也就是失代偿期,腹泻严重是这个阶段最突出的问题,这使得肠外营养成为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外营养就像是给身体开辟了一条“营养绿色通道”,通过静脉直接将营养液输入体内,这样可以绕过吸收功能受损的肠道,确保人体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 。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心调配营养液的成分。一般来说,营养液中会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就像给身体这台机器提供运转所需的“燃料”;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修复受损组织、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至关重要;脂肪乳则是高效的能量补充剂,能为患者提供额外的能量支持;维生素和电解质虽然在人体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参与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维持着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控制腹泻也是急性期治疗的关键环节。大量腹泻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医生会使用一些药物来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量,从而控制腹泻的症状。比如生长抑素,它可以有效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减少肠液的丢失,缓解腹泻症状。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氯化钾、碳酸氢钠等溶液,来纠正脱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非急性期营养管理
当短肠综合征患者度过急性期,进入代偿期和代偿后期,也就是非急性期后,营养管理的重点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根据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为主
非急性期的营养支持主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等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肠道内,让肠道直接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这有助于刺激肠道黏膜的生长和修复,促进肠道功能的代偿。就像给肠道这个“工厂” 提供原料,让它逐渐恢复生产能力 。
在进行肠内营养时,要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由于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仍然较弱,应选择容易吸收的制剂,如短肽类或氨基酸类的制剂,这些制剂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就能被肠道吸收。而且制剂的渗透压要适中,过高的渗透压可能会导致肠道不耐受,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开始时,剂量要小,浓度要低,速度要慢。比如,可以先从每小时 20 毫升的速度开始输注,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浓度和速度 。这个过程就像给汽车慢慢加速,不能一下子开得太快,否则容易出问题 。如果患者能够口服,也可以选择口感较好的营养制剂,少量多次口服 。
肠外营养补充
尽管非急性期以肠内营养为主,但对于肠内营养不足以补充的部分营养物质,还需要进行肠外营养补充。肠外营养可以作为肠内营养的有力补充,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比如,对于一些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肠内营养无法满足全部营养需求的患者,可能需要每天进行几个小时的肠外营养支持,以补充缺失的营养。
饮食选择与注意事项
食物种类选择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饮食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营养的摄入和身体的恢复。应遵循高蛋白、低脂肪、低渣少糖的膳食原则。比如,高蛋白食物是患者补充营养的重要来源,像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非常适合短肠综合征患者;鸡蛋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鸡蛋大约含有 7 克左右的蛋白质 ,可以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钙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 。
低纤维碳水化合物也是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白面包、部分麦片、无皮的土豆、白米饭面条等。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患者提供能量,而且低纤维的特性不会给肠道带来过多负担。同时,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选择中等量的脂肪,如油、黄油、人造黄油、肉汤和奶油沙司等,但要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脂肪泻。
除了上述食物,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患者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比如,如果大部分回肠切除,建议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A 和脂溶性维生素 E ;末端回肠切除的患者,需要每 1 到 3 个月注射一次维生素 B12 。钙、钾、锌等微量元素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 。频繁腹泻会导致低血钾,患者可食用富含钾的食品,如桔子、马铃薯、香蕉等 ;如果大便量较多,还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
进食方式
少食多餐是短肠综合征患者重要的进食原则,建议每日进食 6 - 8 餐 。这是因为患者的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弱,一次性进食过多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加重 。少食多餐可以让肠道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减轻肠道的负担 。
进食及咀嚼食物时要慢,这样可以充分咀嚼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消化,同时也能保障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例如,细嚼慢咽可以将食物嚼碎成更小的颗粒,增加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进食时限制液体的摄入也很重要,最好喝水与进食固体食物分开进行。因为吃饭时喝水会使肠道蠕动加速,导致食物消化与吸收不完全。比如,有些人在吃饭时大量喝水,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减缓喝水的速度,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再喝水,这样可以减少对肠道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避免食物
短肠综合征患者应限制或避免一些食物的摄入。过甜的食品,如糖果、玉米浆、糖浆、蜂蜜等,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后会使肠道内的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进入肠道,加重腹泻症状。含有过多糖分的食品与饮料,如饼干、糖果、巧克力、苏打水、果汁饮料等,也应尽可能避免或限制食用。
高草酸的食品,如茶、可乐、巧克力、坚果、绿叶蔬菜、芹菜、草莓、蓝莓和橘子等,也需要限制摄入。这是因为短肠综合征患者容易形成肾结石,而高草酸食物会增加尿液中草酸的含量,从而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
高纤维食物同样不适合短肠综合征患者。在水果、蔬菜、坚果、植物种子、豆科植物、谷类食品以及其它植物类食品中均存在膳食纤维,虽然高纤维饮食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食品,但对于短肠综合征患者来说,高纤维食物会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负担,导致腹胀、嗳气、腹泻等症状加重。比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患者应尽量少吃。为了缓解这些不适症状,营养专家和内科医生建议患者开始低膳食纤维饮食,目的是维持纤维的摄入量每日不少于 15 克 。在选择食物时,可以参考一些膳食纤维含量的信息,如罐装水果、新鲜的无皮无核水果、果汁或蔬菜汁、麦脂、麦片、土司面包、白米等属于低膳食纤维饮食 ;而水果蔬菜皮、种子、椰子、水果干、坚果、葵花籽及含有坚果、葵花籽的食品、谷类面包、烧烤、糠谷类产品、黑米等则属于高膳食纤维饮食 。
定期监测与医生指导
短肠综合征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体重监测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指标,患者可以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并记录下来,观察体重的变化趋势。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可能意味着营养摄入不足或身体存在其他问题,需要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体格检查也不能忽视,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腹部的情况,检查是否有压痛、肠鸣音异常等。复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因为短肠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或巨细胞性贫血;肝功能检查可以监测肝脏的功能,了解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如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等;肾功能检查则能及时发现肾脏是否受到损害,长期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营养管理和饮食调整必须严格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生和临床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剩余小肠的长度、肠道功能的恢复程度、营养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患者不能自行随意调整营养支持方式和饮食结构,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比如,有些患者可能觉得自己恢复得不错,就自行减少肠内营养制剂的摄入,增加普通食物的量,这可能会导致肠道无法适应,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加重。所以,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