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减不掉的“游泳圈”,可能是这个原因……
2025-04-22 09:04 来源部门: 妇产医学中心 作者: 李姣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李姣
李女士是一名宝妈,产后2年来,一直尝试各种方式减肥,虽然体重下来了,但肚子上还是有“游泳圈”,让她苦恼不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姣介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腹直肌分离。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是指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分离,间距超过2厘米,常见于孕妇、产后女性和肥胖人群。
症状及影响
▲腹部松弛,影响美观
▲肌肉劳损,腰背疼痛
▲骨盆前倾,腰椎前凸
▲内脏下垂,盆底松弛
为什么会腹直肌分离?
妊娠相关
女性怀孕时,胎儿生长会使腹壁扩张,导致腹直肌分离。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女性在晚孕期或妊娠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剖宫产手术也是腹直肌分离的主要诱因之一,手术需要人为分开两侧腹直肌,造成腹直肌的不可逆损伤。
肥胖
体型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腹部脂肪过多,会增加腹壁压力,易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下降,腹腔脏器脂肪堆积,进一步导致腹直肌分离。
不当运动
不恰当的腹部运动方式可能加重腹直肌分离,如仰卧起坐、超重量的腹直肌抗阻运动,会显著增加腹内压力,过度使用表层肌肉,缺乏深层核心肌群的支持,导致腹直肌分离加重。
腹直肌分离如何自测
平躺仰卧,屈膝,露出腹部。测量时卷腹,头与肩膀上抬约30°,将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感觉两侧腹直肌向中间挤压。
测宽度
掌心正对自己,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测长度
拇指正对自己,测量腹直肌分离的长度。
评判标准
▲正常:<2指;
▲轻度分离:2~3指;
▲中重度分离:3~4指;
▲重度:>4指。
腹直肌分离如何治疗?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需根据严重程度酌情选择。轻中度分离患者可通过物理治疗、核心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重度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明显腰酸背痛、盆底松弛甚至漏尿等影响生活的症状时,可以考虑手术修复。产后女性应特别注意,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医生为轻中度分离患者、产后女性提出了以下几点生活建议: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控制体重,减少腹部脂肪。
核心锻炼
平板支撑
仰卧抬腿
可适度进行平板支撑、仰卧抬腿、桥式运动等温和的核心训练,增强腹肌,避免仰卧起坐等错误锻炼方式。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强度,避免过度锻炼。
姿势矫正
改善站立和步行姿势,如站姿收腹,减少腹部压力,避免分离加重。
呼吸训练
学习正确的腹式呼吸方式,增强核心肌群。
腹部支撑
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束腹带,提供外部支撑,减轻腹部压力,适合产后女性,但不宜长期使用。
医生提醒,患者应定期检查腹直肌分离情况,建议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必要时应进行手术。
李姣: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女性整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教学近二十年,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擅长:在防治妇女月经不调、先兆流产、异位妊娠、产后恶露不绝、产后缺乳、子宫切口假腔、不孕症、妇科炎症、妇科痛证、宫颈病变,尤其在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及保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