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枯燥康复!运动针法+团体训练,让身体恢复更高效

2025-08-28 12:49 来源部门: 针灸推拿康复中心 作者: 游莹乔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  李里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  潘江


为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创新性地推出了运动针法团体康复方式,巧妙融合中医针灸与团体康复训练,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康复体验,帮助越来越多人恢复身体的功能,重燃生活的希望。

典型案例

案例一

病情简介

李先生(化名)因脑干出血,出现四肢活动不利、言语謇涩(说话含糊不清)症状已10月余,伴随眼球震颤;四肢及躯干肌群肌力减弱,存在协调功能障碍,坐位平衡评估为0级(无法独立维持坐位,需他人全程支撑)。

个性化康复

采用运动针法结合眼动训练的团体康复模式,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5次。

经过三周治疗后,李先生的眼球震颤症状明显减轻;头颈部、躯干的控制能力较治疗前好转,坐位平衡提升至1级(可独立维持坐位,但无法抵抗轻微外力干扰)。

案例二

病情简介

陈嗲嗲(化名)因脑出血,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症状已1年余,伴随口角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躯干姿势控制能力差,站立位平衡评估为0级(无法独立维持站立,需他人全程扶持)。

个性化康复

采用运动针法配合口面部肌力训练及眼动训练的团体康复模式,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3次。

经过1次治疗后,陈嗲嗲面瘫症状(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立马有了明显改善;经过三周治疗后,躯干姿势控制能力好转,站立位平衡提升至 1 级(可独立维持站立,但无法抵抗轻微外力干扰)。

运动针法团体康复

运动针法

一种特殊的针刺治疗方法。在针刺得气后(患者感到酸、麻、胀、重等感觉),医生一边行针(如捻转、提插等手法),一边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患处或相关关节、肌肉。

团体康复

一种康复模式,由一位或多位专业康复师引导,将具有相似功能障碍、健康问题或康复目标的一组人组织在一起,通过有计划、有结构的活动和互动,共同参与康复过程。

运动针法团体康复

运动针法团体康复是一种结合中医针灸与团体康复训练的新型治疗方式,通过“留针训练”模式,实现经络调节与功能重建相结合。

同时,在群体互动中完成训练,可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可缩短康复周期,提高患者参与度。

适用于多种病症,包括脑卒中各类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恢复期、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关节炎、面瘫等,尤其适合需长期坚持训练的人群。

针灸辅助

针灸辅助可让康复训练更精准地激活目标肌群,加快功能恢复进程。

团体训练

在医生、治疗师、家属共同协助下,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集体练习氛围可减轻康复焦虑;患者可通过观察他人动作调整自身训练方式,提升训练质量。

医生提醒,带针康复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安全高效。

个性化训练内容

关节活动训练:如肩关节前屈、外展,踝关节背伸、跖屈等,通过缓慢重复动作改善关节僵硬。

肌力抗阻训练:借助弹力带开展抗阻练习(如坐姿踢腿训练膝关节周围肌肉),使用握力球锻炼手部力量。

平衡协调训练:通过姿势控制与步行训练等,利用平衡垫站立、通过筷子夹物训练手部协调。

特色团体训练:巧手接力赛(小组协作完成翻卡片、串珠等任务)、抗阻挑战圈(渐进式阻力训练)、功能任务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眼动训练(包含凝视、追踪、扫视等)。

如需了解更多运动针法团体康复细节,或参与预约评估,可致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医生办公室。

▲预约电话:0731-89669370

▲预约地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和楼20楼巧技堂。

▲预约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00-17:30、周六8:00-12:00。


李  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湖南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传承人。先后担任湖南省针刺特色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研究员,全国疼痛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厅级课题5项,参与省及国家级课题5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擅长:针灸治疗康复内科常见多发病及优势病谱。如各种脑损伤所致偏瘫、脊髓损伤导致的四肢瘫或截瘫、小儿脑瘫、周围性面瘫、周围神经病和失眠、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其它疾病以及各种痛证、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视网膜色素变性、慢性荨麻疹、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胃肠疾病等。能自如地运用中医理论、针灸经络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诊断、治疗本专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危急重症。

潘  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国家中管局高水平一流学科(针灸学)后备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针灸学)后备带头人,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康复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医师”、“优秀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灸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结合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委会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针刺特色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康复专委会/浮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针灸康复及中医外治法分会副会长,湖南省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6年,在运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浮针技术治疗吞咽功能障碍、中风病、面瘫、截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病、肩周炎等肌骨关节痛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系统疾病,男性前列腺、便秘、失眠、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均有丰富经验。

游莹乔:医学硕士,主管康复师,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委会委员,湖南省残疾人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委会委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持校级课题1项。

从事临床康复15年,主攻手功能康复,擅长运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手外伤、肌骨关节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