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 传统习俗里的中医养生智慧,你知道吗?

2025-02-12 16:45 来源部门: 脾胃病科 作者: 符佳

指导专家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朱莹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个温馨的日子里,人们阖家欢聚,一同赏灯火、品美食。吃汤圆、赏灯、赏月、舞狮等传统习俗,不仅充满节日氛围,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医养生智慧。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莹,一起探寻这些习俗背后的养生奥秘。

品尝汤圆  滋养脾胃

汤圆,是元宵节的标志性美食,寓意着团圆美满,更是隐藏着中医健脾补中的养生秘诀。

春季阳气升发,肝经气盛,而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若肝火过旺,或脾胃虚弱,则易导致肝木乘克脾土。所以元宵节可适量品尝汤圆,以滋养脾胃。

糯米皮:汤圆选用糯米做外皮,《本草纲目》中记载:糯米味甘,性温,因此糯米是较好的补充益气、健脾养胃之食。

馅   料: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当春之时,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汤圆常以甘甜之黑芝麻、红豆沙、枣泥白糖等为馅,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

正月十五,乍暖还寒,古人吃汤圆的同时,也常搭配甜酒酿、桂圆红枣汤、桂圆姜汤等汤水,暖胃又驱寒。

医生提醒,汤圆属于高热量、高糖分食物,不宜多食,特别是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与消化不良人群,建议浅尝辄止!

赏灯猜谜  顺畅心气

元宵节张灯结彩,明亮的灯火寓意着阳气生发,恰好与中医所讲的春季阳气上升的理论相契合。

红色的灯笼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中的 “心”。置身于灯火辉煌的环境里,人体阳气会受到激发,整个人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十足,心情也会更加舒畅。

赏灯时,可参加猜灯谜活动,锻炼大脑。中医有 “心主神明”之说,猜灯谜时,人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思考解谜的过程中,身心平衡,心气顺畅,精神更加充沛,思维愈发敏捷。

《黄帝内经》里提到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意思是愉悦的情绪能让人体气血顺畅,脏腑功能正常。在元宵节,和家人朋友相聚,一起交流情感、分享快乐,有效释放日常积累的压力,避免肝气郁结,可达到情志养生的目的。

舞狮逛市  活络筋骨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端,此时阳气开始萌动。适当进行运动,能够助力阳气升发,推动气血顺畅运行,调和营卫,进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逛庙会、看舞狮这类活动在春季颇为常见。人们步行参观,甚至参与其中时,全身都能得到锻炼,筋骨得以舒展,有助于抵御春季的寒湿之气,预防疾病。

就像明代诗歌《走百病行》中所描绘的那般:“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 诗中呈现的正是大家在节日里参与活动、祈求健康的热闹场景。

从品尝汤圆、赏灯猜谜,到参与庙会、舞狮等活动,元宵节的诸多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医养生智慧。如今,在延续和享受这些传统习俗时,循着古人的智慧,在节日里收获健康,为全年的健康体魄筑牢根基,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生活与挑战。


朱莹:湖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队长,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名誉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省份基金科技评审专家,曾任脾胃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等职。

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疾病、内分泌失调、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等。对胃痛、胃胀、返酸、泄泻、便秘、食欲不振、消渴、口疮、失眠、郁症、眩晕、头痛、胸痛、心悸、久咳、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注重消化身心同治,特别善从脾胃论治亚健康、老年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湖南省科技及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医生特别人物”“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称号。



符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十年。现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中西医诊治,如急慢性胃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