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再现!5个月大的患儿病情危急,中医药显神奇
2024-05-28 10:53 来源部门: 儿童医学中心 作者: 兰春 邓承果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 谢静
5个月大的熙熙出生2个月时,不幸感染了百日咳杆菌,并发百日咳脑病、脓毒症休克等危重情况。
期间,熙熙辗转于各大医院,使用了多种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接受了换血疗法、持续血液净化、血浆及白蛋白等血液制品输注,进行了多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虽然熙熙的疾病得到了康复,却不幸遗留了百日咳脑病的后遗症。
近日,熙熙又出现了发热、剧烈咳嗽等症状, 经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等治疗20余天,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家长便带着熙熙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入院时,值班医生邓承果发现,熙熙咳嗽频繁且剧烈,咳时双眼圆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头向前倾、张口伸舌、唇色发绀,表情极其痛苦。
咳嗽间歇期仍旧呼吸困难、喉中痰鸣、面色发灰、精神极差,双目时有直视,追光追视欠佳,眼神交流差。
科室迅速启动三级查房机制,副主任谢静、副主任医师兰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检查发现,熙熙血氧低,呼吸、心率快,病情危急!
完善血气分析与肺部CT后,提示熙熙有急性呼吸衰竭、双肺多发炎症并肺不张,医护团队立即予以雾化、吸氧、吸痰、呼吸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病原体靶向测序提示,熙熙流感嗜血杆菌、人呼吸道病毒3型、巨细胞病毒均为阳性。
科室立即进行病案讨论,结合熙熙病史、症状及体征,制定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熙熙舌质红、苔白厚腻,舌下络脉可见密集紫暗出血点,指纹紫滞于气关。
辨证患儿为痰瘀互结、虚实夹杂,采用活血化痰、降气平喘、兼以扶正为治法,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穴位敷贴(双侧肺俞、定喘穴)促进炎症吸收。同时邀请临床药学室会诊,精心制定抗感染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熙熙的症状逐日好转,遂调整中药处方为麻杏二陈汤加减、六君子汤加减。
治疗14天后,熙熙咳嗽症状基本消失,食欲较前明显增加,追物追光灵敏,右侧肺叶明显复张,双肺渗出明显减少,转入我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治疗团队与熙熙及家人合影)
近期,全国范围内出现“百日咳复现”现象,百日咳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尤其对于小月龄患儿,极易出现百日咳肺炎、百日咳脑病、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特色治疗百日咳,能有效缓解痉挛性咳嗽症状,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对于病情危重的患儿,可以有效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帮助肺叶复张,减少纤支镜盥洗以及激素的使用。
谢静: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药膳委员会顾问,湖南省儿童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委员。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儿童保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小儿脾胃病、抽动症、多动症、遗尿、汗证、过敏性疾病、小儿惊厥等。
兰春: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目前研究方向为小儿危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对小儿肺系、脾系、心肝系、肾系危重症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