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质,2步养成!
2024-04-17 10:08 来源部门: 肿瘤医学中心 作者: 李杳瑶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 刘华
2024年4月15日-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研究指出,至少1/3的癌症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避免,1/3的癌症若能在早期发现,则完全有可能得到根治。
《医宗必读·积聚》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强调癌症的发生与正气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管理来培补正气,可以逐步养成防癌体质,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吃喝玩乐”中养成防癌体质。
█科学“吃喝”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导》,日常饮食应当均衡与全面,包含四大类元素。
▲第一类:主食,全粮杂豆薯、增能又饱腹。
主食包括薯类、全谷物和杂豆,如马铃薯、红薯、全麦、糙米、黑豆、红豆、绿豆等,为人体主要能量来源。
▲第二类:蔬果类,盘中五彩宝、深色最适好。
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听闻某种蔬果具有防癌作用,因此一日三餐均偏食这种蔬果。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每日摄入的蔬果要多元化,至少5类,深色蔬菜为主导。常见的深色蔬菜有油麦菜、西兰花、菠菜等。
▲第三类:动物性食物类,瘦肉海鲜先、发物因人选。
目前,猪肉是老百姓摄入肉类的主要来源,但其含脂肪较高,应尽量选择瘦肉、禽肉水产品等。
不少人认为牛肉、虾属于发物,但其实发物也因人而异,比如热性体质不可过多摄入牛羊肉。具体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师。
▲第四类:奶类,乳品多元化、健康乐无涯。
据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居民乳制品的摄入量一直处于低位。建议多食乳制品,摄入乳制品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少糖或无糖的酸奶、奶酪、奶片等。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中医药食必须结合自身体质,选择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的食材和药材制作日常餐点。针对常见肿瘤的预防,推荐以下药食:
▲莲子百合汤
莲子和百合都是中医常用的滋补食材,具有清热润肺、滋阴养颜的功效。莲子百合汤可以清肺润燥,有助于预防肺癌等肺部疾病。
做法:将莲子和百合洗净,加水煮熟,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木耳红枣粥
木耳和红枣具有清热润肠、滋阴养血的功效,适量食用有助于肠道健康,预防肠癌。
做法:将木耳和红枣洗净,加入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玫瑰茉莉花茶
玫瑰花和茉莉花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调节女性内分泌和预防乳腺癌等乳腺疾病有一定帮助。
做法:将适量玫瑰花和茉莉花,一起泡茶饮用。
▲薏米山药粥
薏米和山药有健脾胃、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助于调理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预防胃癌。
做法:将山药切碎,薏米洗净,加入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枸杞红枣茶
枸杞和红枣可以调理肝脏功能,提高肝脏免疫力,预防肝癌的发生。
做法:红枣洗净,和枸杞一起煮成茶食用。
█合理“玩乐”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至少应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应进行两次肌肉力量训练,如无氧健身器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
对于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也应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医生推荐以下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太极拳
太极是一种深受中医推崇的身心练习,定期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还有助于提升内在能量流动,增强免疫力,养成防癌体质。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套简单易学的气功练习,通过特定的动作配合深呼吸,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防癌能力。
▲五禽戏
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包括虎、鹿、熊、猴、鹤五种动作,能调节体内气血,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健康,预防肿瘤。
▲上述养生功法应根据身体状态进行,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
除了运动,以下中医养生方式,寓养生于娱乐之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外治法
如艾灸、泡脚、穴位按压等中医外治方法,能调整人体气血,消除瘀阻,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五行音乐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的五行元素相对应。音乐作为一种波动形式,不同的频率可以刺激人体不同的器官系统。
因此,通过听对应的五行音乐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刘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湖南省中医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世中联肿瘤专委会常务理事,世中联肿瘤精准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委,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药信息学会肿瘤防治专委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员会常委。从事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主(副)编专业书籍4部,参编专业书籍10余部,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李杳瑶: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中医内科学硕士,从事肿瘤临床及教学工作10余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主(副)编专业书籍3部,主持课题3项。擅长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和早期筛查,筛查人群健康咨询和体质调理,癌性相关发热、疲乏、疼痛、消化道反应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