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热、心悸、失眠,可能是甲亢惹的祸……

2023-08-15 09:18 来源部门: 管理员 作者: 黄娟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娟




天气炎热,有些人会发现自己比周围人更怕热,还总觉得心悸气短,夜间入睡困难,心烦意乱。一开始以为自己可能是生活工作压力太大,缺乏休息或锻炼,但即使休息后也并不能缓解心累的症状,甚至遇到一点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这时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什么是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于甲状腺内或甲状腺外的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进入循环血中,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各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

医生介绍,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呈H形,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它负责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发挥调节人体生长发育、调节营养代谢、维持神经和心血管功能等功能。

甲状腺其中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体温,一旦它的功能异常,比如出现了甲亢,就会出现怕热的情况,所以能量代谢旺盛的甲亢人群基础体温比一般人高,加上夏季气温炎热,会热上加热。


什么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亢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在我国,80%以上的甲亢是由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引起的。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家族聚集性,感染、环境毒素、应激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症状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有代谢加快的表现,症状主要为怕热多汗、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气短、乏力、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

眼部的突眼表现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中也很常见,眼部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突眼,主要表现为眼球轻度突出,可以看到眼裂较前有增宽,眨眼的频率减低;一类是浸润性突眼,突眼度较单纯性突眼更为严重,可能伴有畏光、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疼痛、视力下降等。


甲亢的高危人群

▲女性较男性患甲亢的概率更高。

▲存在甲亢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病。甲亢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存在家族史的人有更高的甲亢发病可能。

▲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更容易患病,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诱发甲亢。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和治疗

甲亢属于中医学“瘿病”“瘿气”“气瘿”“肝郁”“肝火”等范畴。先辈即有“百病皆生于气”“百病诸生于郁”之说。《医学入门·外科脑颈门》中亦提及,“瘿气,今之所谓影囊者是也”,由忧虑而生。

忧虑伤心,心阴虚损,症见心悸、失眠、多汗、舌光红;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化风,症见性情急躁、眼球突出、面颊升火、脉弦、震颤;肝火旺盛,灼伤胃阴,阴伤则热,热则消谷善饥;若肝旺犯脾,脾失运化,症见大便溏泄、消瘦疲乏。

本病病机重点为本虚标实,即以气阴两虚为本,以痰、气、火、瘀为标。甲亢的发病过程中,一般新病或发病初期以实证、热证为主,用药多以栀子、丹皮、柴胡、黄芩、牛蒡子等为主以达疏肝解郁、凉血清热之功。

久病或病程较长者,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为主,用药多以生地、丹皮、沙参、麦冬、枸杞、川楝子等为主以达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效。


黄 娟:医学博士,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重视医学教育与科普工作。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编著作1本,发表论文10余篇,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参与多项新药临床研究。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痛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